没赶上长征,他誓要赶上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
白癜风患者QQ群 http://www.dashoubi.org.cn/e/wap/show.php?classid=3&id=269132有一位科学家,在同事们眼中低调谦逊,不争不抢。他所有的奖项,都是了解他工作的同事代为申报的。还是这位科学家,在学生眼中,平易近人,叮嘱学生要“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这也是他自己一生行事的写照。可就是这位科学家,年少时也曾大放狂言:“二万五千里长征我没赶上,可是这个(中国研发核武器)我赶上了,自然是非要做出来不可!”他就是著名的放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核集团专家王方定。王方定在中核集团公司纪念我国第一个原子弹爆炸成功40周年大会上发言战火纷飞中艰难求学年12月21日,王方定出生于辽宁沈阳。父亲王道周是一位军事工业家,早年曾经留学日本攻读火药学专业,母亲杨肇华,来自潼南县的杨氏大家族,虽是家庭主妇,却眼界开阔,心系家国。年10月30日,王方定兄弟姐妹五人合影,第一排右一为王方定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在漫天炮火中,王道周携妻子儿女迁往上海避难。年1月28日,“一二八”事变发生,上海也不再是安身立命的乐土。没过多久,王道周带领全家,迁往南京……从年到年,因为时局动乱,王方定先后辗转了八所学校,才读完了中小学。坎坷的求学生涯并没有让王方定对读书丧失信心,相反,正是因为求学不易,他格外坚定了自己的志向——要好好读书,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帮助积贫积弱的祖国富强起来,再不受外敌的欺辱。蜀光中学为王方定补发的毕业证明书年夏,王方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交通大学电信管理系,还获得了奖学金。然而年底,交通大学预备将学校迁往台湾。不愿意离开祖国的王方定选择了留下。年,王方定再次报考了大学。这一次,他被重庆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了。几番权衡后,王方定最后选择了就读重庆大学,开始了在重庆大学化工系的读书生涯。在大学里,王方定不仅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专业知识,思想境界也再次升华。成为党员以后,他下定了“组织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的决心。年,重庆大学化工系53级全体同学合影,第一排右一为王方定组织把王方定分配到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也正是在这里,王方定开始了他延续60年的放射化学工作。简陋条件,难阻报国青年凌云壮志-年,王方定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接受所内外的业务学习。当时的所长是钱三强。在这段时间里,王方定不仅学习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钱三强等先生的带领下,培养了科研态度和精神。经过了两三年的基础学习,王方定逐渐从理论转到实验阶段,在实验室里跟着老前辈做实验、研究课题。当我国要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时,钱三强先生决定调这个自己很看好的年轻人参与,王方定二话不说,立刻答应。就这样,王方定成为了九局的一名在册人员。当时我国尚在艰难的初创阶段,一穷二白,九局也不例外,一切都要从头起步。一开始,王方定被安排做核爆炸监测侦察,他和同事们上报的核监测数据,受到了上级表扬。年王方定(第一排左二)所在的十室全体合影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驻华专家。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我国艰难地做出决定:必须独立研制出核武器!一百多名专家来到九局,共同展开研制核武器的工作。王方定小组受命研制原子弹的点火中子源。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可年少气盛,踌躇满志的王方定毫不畏惧:“(有人说)中国人想做原子弹,把裤子卖了你也不一定做出原子弹。当时有一种气概,二万五千里长征我没赶上,可是这个我赶上了,自然是非要做出来不可。”制备中子源的原材料化学性质活泼,具有放射性和化学毒性。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操作安全,实验必须在有一定防护条件的设备和专用的实验室中进行。可是当时条件艰苦,没有现代化的放化实验室,王方定和同事们决定,自己改造废工棚!没有安全防护装置,他们借来一套打开同位素铅罐的防护设备使用;没有实验台,就把其他实验室里认为不合适的实验台清洗后搬进来;缺少长袖橡皮手套,便把两副短手套接成一副……怀抱着为祖国研制核武器的热情,一个月后,王方定和同事们在废工棚改造的实验室里开始了提取钋的化学实验。夏季,工棚里酷热难当;冬季,没有取暖设备的废工棚能把人冻僵。人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更让王方定和同事们头疼的是设备在夜里会被冻坏。于是,他们坚持每天晚上将水管里的水都放空,蒸馏水和化学试剂都搬到有暖气的实验室去,早上再搬回工棚,就靠这样的办法度过了冬天。制备特种中子源材料原理并不复杂,难的是试验条件如此简陋,产品质量却必须保证。为此,王方定带领同事们设计制造了专用的密封室、气体净化循环使用系统及气体分析方法,在经过大量试验后,于年7月合成了所需材料。还是在这简陋的工棚里,王方定经过次的试验,终于研制出原子弹中子点火装置,解决了原子弹引爆的技术难关,为我国原子弹爆炸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实验记录本,字迹工整,严谨细致,后来被作为原子能院从事放射化学研究的实验记录范本展出。《王方定工作日记》记录了王方定.10.15-1.4.21的工作过程置身险境,他却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年,新疆罗布泊上空,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横空出世!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为王方定颁发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二十周年纪念章远在基地里的众人欢呼起来!当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放射样品送到基地时,王方定和同事们按捺不住,立刻开始了核爆炸的放射化学诊断工作,这对判断试验是否成功至关重要。因为现场条件简陋,王方定只戴上了临时准备的手套,就迅速地用力打开斤重的铅屏蔽,迫不及待地置身于核爆炸灰的辐射场中。年6月,又一朵蘑菇云在新疆罗布泊上空绽开,我国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这次核爆炸产生的蘑菇烟云中采集的尘埃和气体样品,放射性剂量超标几百倍!等不及放射性剂量下降,他和同事们就立刻开展起紧张有序的工作。数据一个个被分析出来,王方定和同事们的心情由紧张逐渐转为兴奋,再到激动不已!这些数据,无论是氚量、碳-14量、惰性气体量,还是许多裂变产物和超铀元素量都高于过去的几次核试验,这说明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大获成功!九局数百位同仁多年的工作没有白费,“两弹”研发,大功告成!从此我国在国际上,再也不是可以任人欺辱的弱国!夕阳无限好,不怕近黄昏“文革”后,王方定重返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一边做科研,一边带学生。连他自己也没想到,竟在这份事业中,焕发了人生的“第二春”。王方定回忆起当年在实验室跟着前辈们学习的时候,说前辈会为他们修改报告,一个字一个字地改。这种严谨踏实认真的科研精神深深打动了王方定,时光流转,等到他自己带学生时,他也用言传身教把这份全心全意投身科研的精神传承给了自己的学生。他很珍惜自己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我觉得带学生比搞科研更有兴趣。科研成果,做完了就完了,可是带学生不一样。我是一个不太喜欢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人。学生们跟老师的情感都是很真挚的。学生一辈子都是我的学生,每年都会来看我,这个学生今天跟我说他做出了什么成果,那个学生明天跟我讲自己在科研上有什么创新,我听了以后特别满足和幸福。”年4月王方定参加IAEA专业会议后在维也纳霍夫堡合影(左起:王方定,连培生,李德平)三十年来,王方定培养的学生不过十余人。由于他严格的要求和亲切的教导,每个学生都成为了可以独当一面的学科技术带头人。王方定院士的桃李,虽不遍布天下,却惠泽四野。王方定(第一排左三)参加中国核学会第一次全国放射分析化学学术讨论会合影如今,王方定院士依然奋斗在工作的第一线。80多岁的高龄,还每年坚持参加座谈一次、作报告一次。他说:“夕阳无限好,不怕近黄昏。”“不怕”二字,是对王方定院士一生的总结,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王方定(.12-)放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工业的创业者之一参考文献:[1]《一爆惊世建荣功:王方定传》,时春丽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王方定:许身报国绽放灿烂》,中国科学报[3]《王方定: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中国核工业杂志[4]《央视新闻直播间:新中国的第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核集团[5]本文图片来源于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
上一篇文章: 法系力作东风雪铁龙云逸C4AIRCROS 下一篇文章: 想买车的注意了,漏了这些配置才是真的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