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进六出武昌滨江超级地下环路工程如何做
武汉武昌滨江核心区地下空间环路(二期)工程
项目名称:武汉武昌滨江核心区地下空间环路(二期)工程
施工单位: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目标:打造全国地下空间创新项目、中建三局高质量绿色发展智慧工地标杆、中国一冶BIM施工管理应用标杆项目,争创武汉黄鹤杯、湖北楚天杯
项目简介
武汉市武昌滨江核心区地下空间环路(二期)工程总投资预计45亿元,武昌滨江核心区作为武昌临长江南岸的标识性区块,主要工程为地下环路建设,主线依次穿越越江隧道、轨道交道,单向三车道规模,首尾闭合形成环路,采用逆时针交通组织,主线全长约2.99KM,主要布置于地下2~3层。
工程共设置“五进六出”,即8条接地匝道、2条匝道联系越江隧道,纬三路下方设置2条联络道,形成2个地下环路和15处地块出入口,有机串联起周边大型住宅、地下商业、公共人行步道、停车空间。工程与武汉长江公铁隧道、地铁8号线、武九管廊存在交叉,施工难度大,风险较高。
整个空间地下环路工程,由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等联合体以EPC模式进行。区域规划愿景:地块高强度开发、区域交通高效率到发、设施高集约布设。
项目难点
▎工期紧、体量大、施工布线难:工程跨度大,地下主线跨度3KM,穿越多条隧道和地下公路;
▎施工标准高、难度大:项目有着高标准、高质量的工程定位,工程地块高强度开发、设施高集约布设,是市政重点交通工程;
▎施工单位多,配合难度大:项目施工单位众多,需要同时配合三家施工单位同步开展,资源组织难度高。
建设内容
项目采用“1+1+N”的整体架构,建立以1个平台、1个指挥监控中心、拓展N个业务系统的解决方案,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及时采集施工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等关键要素的动态信息,将现场海量数据实时上传、汇总、分析、展示,并植入大数据及AI能力,快速建立工地“管理+服务”的智慧体系,使工地管理模式更加主动和高效,从而实现武昌滨江核心区对地下环路智慧化高效管理的目标。
项目智慧工地方案共涉及三家施工单位,设计并实施使用多套系统,包括智慧工地云平台、劳务实名制、智能安全帽、视频监控、AI防疫、AI安全着装、扬尘噪音监测、喷淋、智能水电监测、智能广播等,覆盖观摩会规划设计,有效提高项目管理智能化水平,提高管理效率。
BIM系统应用
为完成整体服务目标,项目打造了一套基于武汉坐标系统,由倾斜摄影数据、地面影像数据、BIM模型数据、属性数据、组织过程资产组成的数据系统,完整承载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建设期信息。
平台是由网页端、手机APP、平板APP共同组成的协同管理体系,以项目管理目标为核心,整合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管理目标及管理流程。
项目前期阶段,通过广泛调研BIM标准文件与实施方案,制定项目级实施方案与标准体系,通过技术流程研发与管理流程梳理,建立项目级BIM实施方案。
主材进场之后,监理单位在平台端进行材料种类、规格、批次、数量等台账信息录入,现场见证取样后,由检测单位将检测报告与台账挂接,现场质检人员通过移动手机APP进行质量数据采集,并将质量数据与构件级模型绑定,在图模一致的基础上,形成材料进场、检验、施工、质量数据挂接的闭环管理。
与传统台账式进度数据汇报相比,滨江管委会建设管理平台通过图形引擎与业务数据结合,对进度数据汇总、分析、查询。现场技术人员通过手机APP,进行现场工序报工、形象进度汇报,并对施工现场实际进度进行跟踪。可以利用周进度计划管理现场,并分析项目进度是提前还是滞后以及其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保证项目按期完成进度目标。
智慧工地系统应用
项目打造集实名制、考勤、人员防疫、人员行为规范管理于一体的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实名制人脸识别和视频AI相结合的方式,考勤防疫二合一,并实现项目劳务人员的实名制信息、考勤记录、人员行为规范管理数据的实时统计和分析,结合智慧安全帽对现场人员进行实时定位,方便项目人员调度指挥。
在基于品茗AI视频监控的现场管理方面,系统以视频摄像头、语音播报与AI算法为依托,整合现场定位信息,同时支撑AI算法对于安全帽佩戴、火灾预警、场地入侵及临边防护等现场问题的自动管控,与管理者对重点施工区域的主动监控。
同时,在制高点设置巡查球机进行阶段性延时摄影,帮助项目人员及时了解周期内现场状况和施工进度。
针对扬尘监测、降尘控制、水电监测和预警提醒等内容,项目通过体系化的数字设计实现绿色施工,对绿色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自动化控制,确保自然、绿色的理念贯彻在工地的每一处。
品茗智能水电监测系统可按照用户需求,将各个区域用水、用电量进行统计核算,帮助用户对比分析,查找差异原因。同时,结合后台大数据分析,帮助项目调配施工机械,提速增效。
智能广播作为工程管理部和工人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将公告讯息无阻碍地传送给工人,缩短了沟通时间和沟通距离,方便项目现场信息传输和人员调配,提高现场的沟通效率。项目借此系统开设“滨江之声”广播站,定期播放企业文化快讯、党建知识、施工安全合规讲堂等节目,丰富工人生活。
项目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及时采集施工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等关键要素的动态信息,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模型与现场关联,集成各应用系统数据,多维展示整体项目概况,实现工地的信息化管理,并通过“一张屏”实现远程监管。
应用成果
滨江核心区开发建设积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协调、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滨江BIM系统作为抓手,通过建立智慧工地云平台,集中管控,指挥调度,辅助施工现场管理,把项目中所应用智慧工地的数据集中汇总到统一的大数据中心平台,结构化处理多来源、多类型数据,进行数据的集中展示和管理,为城市片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人员管理方面,项目建立一套集成人员门禁考勤管理和AI防疫监测信息同步的的信息化系统,实现考勤防疫二合一,在打赢工程项目复工防疫双线战役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人员进出管控的同时,做到了无人值守,赋能项目减员增效。
安全管理方面,视频监控+视频AI双系统结合,将前端摄像机化身为智慧安全员,识别、提醒安全帽和反光衣的穿戴,实时监管现场不安定因素,同时配合智能广播实时播报项目部规范制度,整体提升工地的安全着装率,加强现场管理。
智慧工地云平台+手机APP端可实时查看项目所有视频监控画面数据,并可回放查询30天视频录像。同时,通过高点球机拍摄的延时视频,项目方可即时了解周期内的工地施工进展情况。
环境控制方面,品茗扬尘监测系统智能联动降尘装置,当数据超标时联动喷淋系统自动降尘。同时,水电监测系统对项目现场用水、用电情况智能监测,定期进行分析统计,利用数字化的监测手段为项目精细化管理保驾护航。
社会效益
武昌滨江核心区地下空间环路项目是线性工程项目,项目智慧工地建设后,多次承接项目参观活动,已落地两场高规格观摩会,成为年度江城最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