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红飘带如何飘起来展示中国建筑业最

它高16米,主体长米,重吨,却没有地基;它是钢结构,在广场上施工却没用电焊;它的幕墙是型材,没用画笔却照样可以表现山水人物……

9月20日,在探出头近一个月后,天安门广场上,红飘带景观终于整体亮相。在惊艳于它灵动的造型的同时,人们不禁好奇,这两个庞然大物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早在今年正月初,北京城建集团就接到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按设计,红飘带景观由四部分组成,广场外东西两侧有两个单元,里面镶嵌着大屏幕;广场内东西两侧还有两个单元,落在草地上,是主体。主体中间挑空部分像一座蜿蜒的桥,跨度72米,距离地面最高处7.2米,还向外飘出去10米。

“设计图纸上的造型前所未有,怎么用建筑语言实现它?它是个景观工程,完成使命后能否移出广场,异地再建?使用寿命到期后能否回收利用?在天安门广场上施工,工期要尽可能短,而且不能影响游览和外事活动……”接到任务,项目总指挥、北京城建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晋勋脑子里写满问号。

施工方案研究又研究,直到6月初才最终确定:采用全装配式建造,全冷连接。

“全装配式建造,把结构拆分成若干模块,在场外组装完成后再进场拼装,压缩了场内施工时间,在广场展览结束后还可移他地再建。”张晋勋说,工程还选择了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在现场全冷连接,避免了使用电焊带来的火灾隐患。

施工方案首先要用新型结构体系来“翻译”设计造型。“用钢结构来表现,落地区域采用竖向塔柱式结构,挑空区域采用横向水平结构,一共拆分成个大的吊装单元,广场内东西各67个单元。”张晋勋介绍。挑空部位,由10个拼装单元组成,最长的22米,而且每个形状都不一样。

在进入天安门广场前,项目组在大兴基地进行了整体预拼装,检验景观效果和施工方案,结果各方都很满意!“钢结构骨架如巨龙飘逸壮观,夕阳余晖照在上面,有一种特殊的令人陶醉的美感!”设计师们说。

预拼装成功正式进场。这些大吊装单元的运输场面也十分壮观:每天后半夜,公安和交管部门开辟特殊通道,一辆辆大型特殊构件运输车,装载着如恐龙骨架般的吊装单元,鱼贯进城,一辆车一次只能运一件,运输就持续了20多天。

图为红飘带建设项目总指挥、北京城建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晋勋(右)

现场施工难度也不小。钢结构塔柱最高16米,没有外防护,怎么保证安全?“全靠安全绳。在结构内部设计了特殊的安全防护系统,基本上每个塔架一立起来,防护自动到位,工人靠安全绳防护操作,远看好像在飞檐走壁。”张晋勋面带微笑介绍。

如此体量的钢结构,自重就达到吨,如何固定?如何防风?“广场上不能挖地基,我们采用了浮搁方式,在结构内部做钢托盘,在托盘上加配重,四个单元共配重吨,经测算,刮十级大风都没问题。”张晋勋边讲解边演示。

施工还有一个限制因素:工地在天安门广场上,广场要开放游览,还有外事活动。

施工一进场,先对设施设备和地面进行了细致的保护,如石材上就先铺了一层胶质地面,又在上面铺了一层钢板,施工在钢板上进行。为了不影响正常游览和外事活动,施工范围被限定在草地范围内。

“来来往往的游客,都特别好奇想看看。我们跟工人说,我们在这儿施工,展示的是中国建筑业最高的操作水平,是带有示范意义的,一定要精益求精。”张晋勋说。

按传统方式,红飘带施工至少需要三个月,北京城建集团只用了一个月。

这不是张晋勋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上施工。

年,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天安门广场整体进行了改造升级,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市政管线的主管线通过了天安门地区,保证举行各种活动的时候都不用在地面铺设管线。二是把广场铺装由水泥方砖变成了石材。城建集团作为北京市的国企,承担了这一工程。

“20年前,我作为技术部部长参加了天安门广场改造工程,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很熟悉。20年后,在当年我们改造的广场上搭起了红飘带,我见证了我们国家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更见证了中国人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进程。”张晋勋豪情满怀。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于丽爽

摄影:饶强

监制:张鹏

编辑:黄品超

流程编辑:王宏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73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