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支嘉兴援沪医疗队昨凯旋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樊昕旖通讯员谢震宇

  

  本报讯四月踏春而去,六月迎夏而归。昨天是最后一支嘉兴援沪医疗队——嘉兴援沪重症医疗队,结束集中休整后返回嘉兴的日子。这是在上海工作时间最长的队伍,也是最后一支撤离上海的队伍,奋战54天,他们终于回到家人身边。继嘉兴援沪核酸采样医疗队和方舱医疗队平安归来后,至此,援沪“嘉”军全员凯旋。

  昨天上午11时,载着3名嘉兴援沪重症医疗队队员的专车驶进嘉兴市卫生健康委时,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透过车窗,队员们一张张久违的面庞绽放出美丽笑容。

  4月17日,嘉兴3名队员和全省各地的急危重症精干力量,共同组建成浙江省援沪重症医疗队,驰援上海。从4月18日到6月10日,他们坚持战斗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在ICU病区里不断上演着生死时速。即使穿着闷热厚重的防护服,面屏早已被雾气笼罩,汗水已顺着脸颊滴落,防护服里的衬衣早已湿透了好几遍,他们仍迈着坚定的脚步,一次次穿梭于病床间。这54天里,他们用勇敢和坚毅、用专业和敬业、用温暖和爱意,点亮了患者的生命之光,也收获了满满的温情与感动。

  “看着现在的上海又热闹起来,想到里面有我们的一份功劳,就让我们很有成就感。”王贵医院ICU的一名主管护师,尽管作为一名曾经援鄂“老兵”,平时也在ICU工作,但是刚到上海时仍感到一丝忐忑。他说,ICU里风险很高,重症救治的患者通常生命体征都很微弱,每次为患者吸痰时,呼吸机都会不停地报警。尽管奋战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每天的工作量很大,休息时间很少,但是他都会以最饱满的姿态迎接每一天。

  ICU的病房里老年患者居多,很多都患有基础疾病。王贵记得有一位处于昏迷状态的八旬老人,经过对症抢救恢复了意识,却由于听力不好,在和家人通话时经常听不清对话,而一直情绪低落。于是,王贵就当起了老人的“传声筒”,把家人的鼓励和问候一句句转达给他。没多久,老人的心情舒畅了,病情好转了,没过几天就转院了。离开ICU后,他还特意写了感谢信转交给王贵,表达对浙江医疗队的敬意与祝福。

  “终于回家了,非常开心也非常激动。离家两个月了,很想念家里人,想马上回到家人身边。”金水文医院急诊科的一名主管护师。出征前,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她剪去了一头秀发,如今平安归来,她难掩激动的心情。“我们接触的都是病情比较危重的患者,看到他们生命体征从不稳定慢慢稳定下来,然后离开重症监护室,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全力守护患者跨越“生死之门”,每天奋战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需要更细致的护理和更谨慎的操作。

  “此次出征更多的是感动和收获。看到患者慢慢康复,他们说的每一句感谢,都让我觉得流下的汗水是值得的。”张利玉是来医院ICU的一名主管护师。她说:“刚到上海的那天,街上空荡荡的,一片寂静,后来那几天,从医院回住处的路上出现了堵车,我想是那个热闹的上海回来了,也打心底里为这座城感到高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07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