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消毒供应室护士长王婷为一线医
“王婷,面屏还有吗?我们需要6个,谢谢!”
“王婷,麻烦帮我们科室弄几个面屏哈,等着急用,谢谢!”
2月6日,医院消毒供应室护士长王婷接连不断地接到了同事们需要面屏的“订单”。她既开心又担忧,开心的是自己绞尽脑汁发明的“防护面屏”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担忧的是现在全城严控,原材料不好买。“但无论如何,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为需要的同志做好面屏,减少同志们接触病毒的风险。”
提到“防护面屏”,医院的同事都对王婷竖起了大拇指,为她的创新精神点赞。
预检分诊台医务人员在为来院人员测体温
原来,在1月23日的时候,医院按照上级要求设立了预检分诊台,目的是为了检测来院人员是否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力争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的防控,一线医务人员的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医院防护面屏短缺的情况下,他们每天顶着寒风引导来院人员,职业风险很大。
“我们不能等,多等一天大家就会多一些风险。”王婷说,随着疫情防控的加重,医院物资的紧缺,她的内心一天比一天焦急。在2月1日那天,当她无意间看到重症医学科的田主任为了减少病毒“入侵”,用抽杆夹的外胶片戴在头上隔离病毒的时候,自己很受启发,觉得一定有东西可以代替胶片。
“因为胶片很薄,清晰度不高,而且很滑,戴一会儿就会往下掉,很不好用。到底什么东西能代替呢?”为解决这个问题,她想了整整一个晚上,预判了无数种材料,最终把目标锁定在软玻璃上。
王婷创新自制的“防护面屏”
心动之后立即行动。当天,王婷一下班就骑着心爱的“小毛驴”转了县城两圈,终于采购到了所需要的物资:软玻璃胶(3种不同厚度)、泡沫双面胶、扁型松紧带,开始试验制作“防毒面屏”。她先将软玻璃胶剪成脸面大小,再用泡沫双面胶粘在紧贴额头上面的边缘,然后在两边各穿两个小孔,用扁形松紧带固定住,需要的时候往头上一戴就OK了。经过反复试验,王婷发现中度薄的软玻璃效果最佳,不但轻而且雾少。
面屏做成了,可带上之后额头却很难受,时间长了皮肤会受伤。新的问题出现了,王婷又开始琢磨用什么材料来减少摩擦皮肤,保护皮肤。后来想到海绵的弹性和柔软性非常合适,果不其然,加上海绵之后,效果明显,即保护了额头,又增加了舒适度,感觉非常棒。为了让海绵更加牢固,她一针一线地把海绵和软玻璃缝起来。
王婷自制的“防护面屏”成品
“这个戴起是舒服了,但时间一长就起雾,要是不起雾就安逸了。”只要肯动脑筋,办法肯定比困难多。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王婷发现用订书机比用手工一针一针缝海绵的速度快得多,但起雾的问题还是没能完美解决。
呼出的气遇到面屏会往上走,只要解决了我们呼出的气,起雾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打孔,在海绵上打孔,气流通过小孔出来就可以了。”灵光一闪,立即行动。当她戴上新制作好的面屏不停地进行呼气试验,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面屏依然那么透明清晰。捧着面屏,王婷激动得热泪盈眶。
终于,在几轮的“改革”之后,王婷创新的最佳版新型“防护面屏”成功了。
王婷向同事们推广自制的“防护面屏”
“各位同事,医院的临床的后勤保障科室,在全国各地医用防护用品缺乏的情况下,我科自制防护面屏,今天可以提供8个防护面屏,有需要的可以到消毒供应室领取。”2月3日,王婷医院的抗击肺炎疫情工作群发出了邀请,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共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这个面屏特别温暖。”一线医护人员黄瑞献和罗雪梅领到面屏体验之后,异口同声地点赞道。
预检分诊台的同事戴着王婷自制的“防护面屏”作业
王婷告诉记者,该面屏设计的原理在于软玻璃可以起到遮挡作用,海绵具有柔软性,可以减压,不会弄伤医护人员的额头,泡沫胶起到粘贴海绵的作用,松紧带作用在于佩戴。这样的面屏不但可以抵挡风寒,而且可以预防外来人员携带病菌感染。
“麻烦下班回家吃好饭以后来单位哈,我们加班多做几个,明天同事们等着用哦。”王婷一边拿原材料给同事代紫萍,一边不忘叮嘱她细心做好防护面屏。
王婷和同事在加班制作“防护”面罩
“因为护士工作的特殊性,白天要参与科室的人员处理全院的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只有晚上抽时间加班弄。根据目前收到的“订单”,我们已完成了16个,还差24个,但无论如何,我们一定争取在这两天内完成“任务”。”王婷如是说。
王婷,一个平凡的医务工作者,关键时刻用自己的双手为同事们筑起了一道“病毒隔离墙”,温暖了大家的心。而像她一样的人,全国还有很多很多……
王婷在制作“防护面屏”
二月伊始,春风拂面。病毒虽然还在“侵袭”,但春天来了,离疫情结束还会远吗?
史传鸿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何登成
编辑梁晓琳
编审张发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