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疾控特殊时期抗疫医务人员如何做好

抗疫人员主要工作场所

工作场所是抗疫人员工作的主战场,主要集中在社区、医疗机构、核酸采集区,高速路口、集中隔离酒店等,这些穿上隔离服的大白都是奋战在一线的的人员,向他们学习和致敬。

疫情来也匆匆,让各地措手不及,抗疫中的核心人员就是医务人员,他们是距离病毒最近的人员,需要做好防护措施:

1、护士主要集中在核酸采集区、负压病房、院前负压救护车;

2、医生主要集中在负压病房和院前急救车上;

3、检验人员主要在PCR实验室,如有操作不当,容易发生标本洒溅;

4、管理人员主要集中在指挥现场,感控人员主要负责临床科室,核酸采集现场的指导和防控;

5、流调人员主要发现密接者和次密接者进行谈话,随访,做好总结。

6、影像中心医生主要进行CT的检查,协助核酸报告进行临床诊断。

标准预防核心知识

1、标准预防是保护医患双方安全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手卫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呼吸卫生和咳嗽礼仪、诊疗设备及环境清洁消毒、患者安置、安全注射、医用织物洗涤和医疗废物管理等。

2、额外预防是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针对感染性疾病病原学特点和传播途径,以阻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或空气传播途径为目的,而采取的针对性综合防控措施。

3、标准预防核心:是指基于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排泄物、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医院感染发生风险所采取的一组防控措施。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咳嗽礼仪等。

4、标准预防包括以下内容:

(1)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被视为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接触有明显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物质,或者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患者。

5、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1)手的清洁与消毒是切断接触传播的重要措施,手的清洁与消毒应当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

(2)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3)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污染时,应戴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

(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6)对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灭菌措施。

医务人员暴露风险分级

1.暴露风险分级标准

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防护措施,根据不同暴露风险,采取适宜的个人防护:

(1).低风险:间接接触患者,如导诊、问诊,普通门诊和病房查房等。

(2).中风险:直接接触患者,如查体、穿刺、注射等;(建议有粘膜或体腔接触的查体,无体液喷溅风险的有创操作,如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深静脉穿刺等)。

(3).高风险:有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或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或手术等,如咽拭子采集、吸痰、口腔护理、气管插管、无创通气、气管切开、心肺复苏、插管前手动通气和内镜检查等。

2.根据风险级别进行防护选择

(1).低风险操作:工作服或加穿隔离衣、医用外科口罩、工作帽、手卫生。

(2).中风险操作:工作服并加穿隔离衣、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防护面屏/护目镜、手套、手卫生。

(3).高风险操作:医用防护服(一次性)、隔离衣、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防护面屏/护目镜、双层手套、手卫生。操作应当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进行,房间中人数限制在患者所需护理和支持的最低数量。

医务人员防护分级

医务人员的防护应当根据接诊患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并符合以下要求:

1.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2.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3.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呼吸道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根据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

(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4)进入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4.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

可引发气溶胶的操作包括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如BiPAP和CPAP)、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

除二级防护外,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进入隔离病区穿戴防护用品程序离开隔离病区脱防护用品程序穿脱防护用品注意事项

①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应用6小时-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②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③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或防护服可连续应用。

④接触疑似患者,隔离衣或防护服应在接触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

⑤隔离衣或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⑥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

⑦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

健康科普-朱医生,个人防护用品穿脱流程。关于疫情防控更多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21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