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M隔板AGM电池的第三极
加粗字体——划重点;绿色背景字体——解读
14.2.4AGM隔板以及正、负极板之间的传输反应
14.2.4.1AGM隔板的结构和功能
对于富液电池,微孔隔板的基本作用是隔离相反极性的极板,避免它们之间发生电接触,并同时保证高的离子导电性,允许离子在极板间自由移动。
VRLAB使用的AGM隔板具有以下其它功能:
·吸收电解液(电池的第三种活性物质),使其不流动。为氧气扩散提供相对大的气体传输孔,并因此促进COC的运行。
·保证高的离子导电性。为离子流提供传输通道,使其能够在两类极板之间传输,使氧化还原反应快速进行。
·限制PAM体积膨胀,保持极群压力,将正极活性物质在循环期间的脉动影响降低到最小[26]。
图14.5展示了AGM隔板样品的扫描电子显微图像(SEM)。从图中可以看出,AGM隔板由化学级别的硼硅酸玻璃纤维组成,这些纤维长度为1~2mm,粗细各不相同(直径为0.1~10μm)。不同纤维的比例决定了隔板不同功能之间的平衡和隔板价格。这些纤维是亲水性的,吸收电解液。隔板中较细纤维(即直径更小的纤维)的表面积更大,形成的微孔内径较小,但是价格更高。AGM隔板也含有15~18%的PP、PE等高分子纤维,它们提高了隔板的机械强度,并促进气体通道的形成(因为这些材料具有部分疏水性),也降低了隔板价格。AGM隔板的生产工艺与造纸工艺类似,使它成为一种各向异性的结构。其结构特征是隔板x-y平面的孔径为2~4μm,而垂直于x-y平面的微孔尺寸为10~30μm[27]。X-y平面小孔的作用是使电解液在隔板厚度方向分布,并且当隔板部分充满电解液时,保持其芯吸速率。大孔则形成开放的气体通道。
14.2.4.2气体通过AGM隔板的传输
氧气从正极板析出之后,传输至负极板,然后在负极板发生还原反应。整个氧气传输过程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氧气在充满电解液的PAM微孔中形成微小的气泡。然后,这些微小气泡逐渐合并成离散的气泡,这些气泡逐渐取代了朝向隔板的极板微孔中的电解液。到达极板表面气泡中的一小部分氧气溶解在电解液中,而大部分气态氧气仍以气泡形式处于极板/隔板的界面处。AGM隔板是一个非均匀结构,因此氧气在AGM表面纤维密度较低(松散结构)的部位或极板和隔板(管式电极/AGM)之间的一些空缺部位聚积。
对极群施加压力,可以使玻纤表面与极板表面的接触更加紧密,促进氧气渗透隔板。其可能的反应机理有两种:
1.极群压力低时,极板/AGM隔板界面聚积的气体体积增加。在重力作用下,气流将垂直上升。电解液密度比气体密度高两倍,推动气体向上进入极群上部空间。这样,氧气会离开极群。气体垂直流速取决于通过电池的电流、电解液温度和电池使用状态(如新电池或长期使用的电池)。
2.极群压力高时,隔板紧紧压住极板,气泡进入隔板中。气泡水平移动,尝试增加隔板中的气体通道。玻纤材料结构的密度不均,气泡进入纤维密度较低的部位。气泡不仅随机移动,也沿着隔板表面平行移动,并且沿着垂直于隔板表面的方向移动。然而,气流主要是穿过AGM隔板移向气体压力最小的负极板,压力梯度推动氧气沿着这个方向移动。在压力作用下,气体取代了隔板微孔中的电解液,并因此形成了气体通道。当形成连续的气体通道之后,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的氧气移动得以加速。
在VRLA电池所用AGM隔板生产过程中,在10kPa的标准压力下测量隔板厚度。为了提高极板与隔板的接触,极群(活性体)受到压缩,使隔板厚度大约减少25%。高型固定电池的极群在装入电池槽之前,使用塑料绷带扎紧,从而保持极群压力。
综上,AGM隔板被赋予更多功能,这些功能对于AGM电池至关重要,不亚于正极板和负极板。极群保持一定压力,除了实现氧气传输,更为重要的是保证隔板导电性。后续推文对此进一步介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