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致敬致来蓉驰援的你
沪蓉互助
“我们是怀着感恩的心来的,每天都是决战状态,全力投入。”
说这话的是上海援助四川核酸检测队领队吴栋林,这也是名上海队员的心声:我有难时,你奋不顾身;而今你需要帮助,我义不容辞。
9月4日,一场紧张的集结发生在海南。当天,支援海南抗疫的多名上海队员本该乘坐飞机返沪,临时接到支援四川的调度。没有片刻犹豫,飞机满载着迫切的抗“疫”心情飞往成都。
另一边的上海,在支援四川的“集结号”吹响后,各医院、检测机构迅速响应。9月6日凌晨,最后一批余人的检测队抵达成都,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一到成都,我们就投入了战斗。”医院的戴菁说。
医院温江院区的气膜舱实验室,11个白色大帐篷排成L形。帐篷外,核酸样本转运、物资调度供应忙忙碌碌;帐篷内,检测人员身着全套防护服端坐如山。加样、提取、扩增……通过紧张地检测,每天都有数万管核酸样本的检测结果从这里传输到“天府通健康码”上。
来自上海的位检测人员在这里战斗了10多天。在狭窄封闭的气膜舱里,身着全套防护服,他们的衣服被汗水打湿,雾气模糊了面屏,但每个人都咬紧牙关,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一丝不苟地进行自己的工作。“没有人喊过一句苦,叫过一声累。”戴菁说。
中秋节当晚,40余名晚班队员乘坐大巴抵达温江气膜舱准备接班。一轮圆月下,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进入气膜舱前,队员们站在舱前合影,用这张照片记录下奋战在工作岗位上的中秋节,也记录下与远在上海亲人的“天涯共此时”。
9月6日,是上海援助四川核酸检测队队员张艺镜23岁的生日。当天上午,他收到鲜花与蛋糕。“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生日惊喜!来到成都后,当地保障部门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张艺镜说。
来医院的许丹珺年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毕业。“这次一听说支援成都我马上就报名了,而且巧的是,医院温江院区工作,这真是一种缘分!”许丹珺说。
来自医院的徐一鸣,曾在年汶川特大地震时奔赴四川震区从事医疗援助,本次成都疫情发生后他再次主动申请援川。
来自上海解码医学检验所的李怀营和陈格格、龙泺仰和刘艳红是两对夫妻,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最美的爱情是彼此鼓励,最好的相守是并肩作战”。
“我们上海援助四川核酸检测队共人,共有25万管/日的检测能力,3个检测分队分别在天府新区气膜实验室、医院温江分院气膜实验室开展工作。”领队吴栋林告诉记者,队员们超负荷运转,实际检测量往往超过原先设计的检测能力。从9月5日到目前,上海援助四川核酸检测队已累计收到核酸样本余万管,检测0余万人。
不遗渝力
异地战“疫”的余秋岑既开心又遗憾,开心的是:孩子出生了,母子平安健康,遗憾的是:没能第一时间见证小生命的诞生。他写下一句祝福:“愿你以后敬畏生命,愿你心中的火永远不要熄灭。”
9月3日,哈尔滨医学检验所按照成都市卫健委的资源调集安排,紧急从哈尔滨、上海、重庆三地调集3台移动方舱实验室,组建起一支包含48名医学检验人员的核酸检测队伍驰援成都疫情防控工作。
余秋岑是重庆公司实验室的主管。9月3日中午1点左右,余秋岑接到通知:带队到成都支援核酸检测工作。对于支援一线,他毫不犹豫,感到歉意的是妻子的预产期在9月15日,医生告知很可能会提前。
在家人的支持下,余秋岑收起迟疑,迅速整理好随身物品,当晚便驱车出发。实际上,2日下午他才刚刚结束在重庆沙坪坝的核酸检测任务。
4日凌晨2点抵达成都双流体育中心,大约两小时后移动方舱抵达,他们便同成都的工作人员一道接水电、搭帐篷、搬试剂、对环境无尘化处理、消毒、调试设备……为实验室的顺利运转做准备。
“头三天每天只睡了两三个小时。”余秋岑对这样的生物钟习以为常。队员们24小时两班倒,而他作为领队和专业技术人员则24小时待命,做检测、协调工作、把控质量。
经过短暂的磨合,9月6日起,实验室开足马力进行核酸样本检测。从进入实验室开始,为了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缩短检测时间,每一名队员都像钉子一样钉在自己的岗位上,标本核对、配制试剂、加样、提取、点样、基因扩增、结果分析(复查)、结果上传、医废处理、实验室消杀,每一步都在紧张有序中持续进行。
“前几天的日均检测量2.5万至3万管,15日开始达到3.3万管左右。”余秋岑告诉记者,按照每管10人混采的模式,这意味着,每天有33万人的核酸检测结果从这里出具,且出具时间保持在6至8小时之内。
9月10日,中秋月朗,异地过节的队员们并不孤单。成都送来月饼、三星堆青铜面具纪念品等慰问品,在日常生活中,后勤更是努力做好支援队的“大后方”。
“只要我们有什么需求,都能第一时间协调回应,让我们心无旁骛地开展工作。”余秋岑和支援队员们印象深刻,“大到从方舱运输落地到组装运行,小到从医用防护用品到生活饮用水,从住宿到饮食,都提前做出细致安排。”
对于成都这座城市,余秋岑有着别样的情感,“曾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就读,父母也在成都居住。”日前,他外出跟车拉物资时路过羊犀立交桥,当晚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写道:“什么叫过家门而不入。”
马上就要回重庆了,余秋岑有些感慨,又有十分期待,“先回重庆好好陪妻儿,再带他们回成都看看。”
鲁力同行
“爸,妈,我在这边一切安好,不用担心,你们二老照顾好自己……”中秋节当天,山东省援川医疗队员在匆匆为家人送上简短的节日祝福的同时,也收到来自医疗队临时党委的温馨电子贺卡,怀着激动的心情,他们转身投入实验室的“战斗”中。
月光所至,皆为故乡。余名来自齐鲁大地的白衣战士奋战在成都抗疫一线,用汗水和奉献讲述着“鲁川同心”的故事。
“我报名!”“算我一个!”山东省受命组建援川医疗队,消息传来,一家家医疗单位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