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英雄情义山东512护士节特辑援鄂战
编者按:为了搭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新桥梁,让烟台市民更好地了解本地名医,中国山东网烟台频道特推出“名医在身边”系列专访,通过采访烟台各院名医,讲述其背后的故事。值此5·12国际护士节之际,医院,采访到援鄂归来的白衣天使,一展他们的风采。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5月12日讯(记者黄骏宛兴海通讯员栾秀玲)年有一个不平凡的春节,烟台市46名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在危急关头,出征湖北一线,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贡献自己力量。4月1日至14日,46名队员圆满完成援鄂任务,先后返回烟台。在护士节来临之际,中国山东网医院,采访到两位援鄂归来“男丁格尔”,讲述他们的援鄂故事。
舍小家顾大家,践行医护初心的年轻爸爸
郭向林,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副护士长,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小组的小组长。
“我是一名党员,冲锋在前、责无旁贷,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对抗疾病本来就是我们的责任,我没有那么多考虑。”郭向林递交了援鄂申请书,毅然前往武汉。
他所在的院区是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这里收治的大部分都是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许多重症患者已经失去了自理的能力。在这里,郭向林要帮助患者打饭、喂饭、搀扶患者去卫生间等等一系列细致入微的生活琐事,陪着他们做检查的时候也聊聊家常,帮助他们缓解检查的压力。尽力给予患者们家人般的陪伴和温暖。
郭向林在为患者调整呼吸机
郭向林补充道,“除了要对患者进行正常的医护护理外,安抚他们的情绪也是我们很重要的一项工作。”许多患者因为对自己病情的担忧寝食难安,悲观的心态也会让他们出现不积极配合治疗的情况。郭向林要及时和他们沟通交流,打开他们的心结,开导他们要相信专业的医护人员更要相信勇敢的自己会痊愈出院。
72天的精心护理,很多重症患者也转危为安,郭向林和同事们的付出和努力也得到了患者们的肯定和感谢。在众多的患者中,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武汉的重症老人。
援鄂医疗队是2月2日抵达武汉的,这位老人是医疗队入院以后接收治疗的第一批患者,“当时情况还是不容乐观的,需要借助呼吸机来维持生命。”郭向林回忆道。因为戴着护目镜、三层手套,视觉、手感的误差增加了很多,连打针、输液、测血糖、测血压和体温监测这些日常的操作都增加了不少难度。
看着老人受尽病毒的折磨,他们的心在颤动,“我们来就是为了帮助病人战胜病毒,病毒不退,我们不退!”郭向林和同事们日夜守候,每个一小时就要帮助老人翻身,叩背,做好全方位的护理。在他们的努力下,病人脱离了生命危险,病情逐渐好转。在脱机拔管以后不久,老人可以正常说话了。他操着地方口音对每一个来照顾他的护士们说着“谢谢你们”,尽管他并不知道记忆中是哪一位护士在他的窗前为他减少痛苦,但是他知道这里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是不顾个人安危在前线救命的英雄。
在知道医疗队要撤离回家的消息之后,老大爷特地回来找到郭向林,紧紧握着他的手表示感谢,主动要求和照顾他的医疗队员合影。“大爷感谢我们山东医疗队救了他的命,其实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这几句感谢深深打动了我们,再苦再累也值了。”郭向林欣慰地说着。
在患者陆续出院以后,郭向林在武汉的日子也进入了倒计时,这时两个字在他的内心深处召唤着,那就是“回家”!从接到命令到出发,医院的妻子短暂别离。因为家里老人年纪大了害怕母亲承受不住,郭向林“先斩后奏”到了武汉以后,他才向母亲坦白。同为护士的妻子林笑旭一边在家安慰老人,一边和郭向林沟通着家里的事,让他在一线安心工作。郭向林说,这段时间妻子的辛苦付出给了他奋战的信心和力量,为他解决了后顾之忧。
郭向林和母亲拥抱(左),妻子和孩子带着鲜花迎接(右)
儿行千里母担忧,虽然老人一直在怪他善做主张,但是心里更多的是思念和担心。知道郭向林要回家了,母亲王中香准备好了儿子最喜欢吃的海鲜等着他回家。在援鄂英雄返烟的欢迎活动现场,郭向林刚一下车就把年迈的母亲抱在怀里,一见面千愁万绪都化成了母子的拥抱和泪水。
而离家两个多月的郭向林坦言亏欠最多的是三岁的儿子,因为援鄂他还错过了儿子的生日。在武汉的时候,郭向林只能在仅有的休息时间和儿子在视频里见面,视频聊天里的儿子总是说“想爸爸”,他也会给爸爸加油。在他回家的一个多月里,小家伙头两个星期总是趴在他的身上不下来,一直粘在爸爸的身边说,都好多天没有抱抱我了,“很多时候孩子的话更打动人心”郭向林动情的说道。
从武汉回来以后,郭向林更多的是回归家庭、回归工作岗位。“我是一名护士,无论在哪,救治病人都是我的责任,我会用青春去守护医护人员的初心。”郭向林说。
沉着稳重,战疫一线申请入党的95后护士
作为一名“95后”,宋光富是烟台市第三批医疗队成员里年纪最小的一位,也是烟台赴湖北医疗队员里最年轻的一位。年毕业后,宋光富已经在医院急诊科ICU从事护士工作3年多了,虽然年纪小,“稳重”“踏实”确实同事们给他的代名词。
到了武汉,宋光富被安排到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因为护目镜、手套和面屏等防疫物资的紧缺,他们防护工作的开展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因为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他们的工作效率也不高。与此同时,许多患者在不清楚情况的时候就把气都撒在了他们护理人员身上,认为他们消极怠工,在开展工作时遭到了许多患者的质疑和否定。
对于援鄂的宋光富来说,心理挑战也随之而来。病毒感染的威胁丝毫没有减少,尽管身着多层防护服,但并不能真正保证病毒会就此绕开他们。在穿脱的任何的一个环节中,稍有不慎,就容易让病毒钻了空子。因此,宋光富每天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酒店后,往往还要花上1个多小时消毒清洗身体和衣物。晚睡,失眠都是常有的事情。
宋光富给患者换药
尽管困难重重,一腔热血的宋光富一想到还在病床上被病魔折磨的患者们,想到自己来到一线抗疫的初心,立马振作起来。他和队友们始终耐心的为患者进行护理工作。很多患者因为呼吸困难或者出现其他并发症生活不能自理,他们就要从喂饭、擦洗身体、扶腹泻患者如厕这些生活琐碎日常开始,同时协助医生进行检查的基础工作。“年非典的我还是孩子,那时候无数的医务工作者保护着我们,现在的我们也会像他们一样去怀着爱心去战斗!”宋光富坚定地说。
来武汉的第一周,宋光富便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成为了他心中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也让他找到了渴慕已久的组织。身处一线的他一直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面对各种艰难困苦仍然无所畏惧地坚持下去,因为他知道,在他身后是亲爱的祖国,他知道这是一场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是一场生命的保卫战!
在宋光富等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有病人康复出院,到了后期,确诊数字越来越少,治愈病例也越来越多,医疗物资紧缺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很多患者也通过一些信息平台知道了医护人员的难处,也开始积极配合治疗,整个治疗工作的推进更加顺利和高效。
大事难事看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每当前线的战友身体不适时,宋光富总是挺身而出,二话不说再次穿上了防护服,接替战友……刚参加完轮值的他再次走进病房,等出来时身体已被汗水湿透,面屏上全是雾水,眉头处被护目镜压出了水疱,双臂被胶皮手套和防护服勒出了重重的印记。而每当看到有新治愈的患者出院他都会由衷的高兴,几乎每个出院的患者都会向他们深鞠躬来表示感谢,患者的肯定和赞扬是对他工作的最好见证。
出院的患者家属给医护人员们鞠躬
3月31日,他们从武汉辞别,那天,很多市民前来送行。“在前往武汉机场的一路上都有市民们相随送别。他们有的戴着口罩抱着孩子,有的是步履蹒跚的老人,有的是曾经治愈的患者,有环卫工人,有安保人员,有社区民众,有外卖小哥……”
“光富弟弟我们爱你,欢迎回家!”这是在援鄂医疗队回家的欢迎会上,和宋光富同一科室的同事们打出的标语。
宋光富女朋友唐丹阳也是医院的一名护士,宋光富前往武汉的那天,唐丹阳对她说:“等你回来,我们就结婚。”4月14日,烟台第三批7名支援湖北医疗队员平安回到烟台,下了车,宋光富一下抱住等待多时的女友,搂着她的胳膊说:“回家了,真好。”
返烟以后,经过短期的休整,郭向林和宋光富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援鄂的经历锻炼了他们的细心和耐心,让他们面对棘手的情况也能淡定自如。现在他们都在忙着给科室搬家,搬到医院的新院区。本来就是年轻人的宋光富搬家的时候更是当仁不让,搬搬拿拿的活都抢着干。
在湖北,他们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没有任何退缩,迎难而上,帮助患者解除病痛;回到烟台,简单的几天修整,他们又马不停蹄地回到自己工作岗位,回到需要他们的患者身边。岁月不居,唯爱永恒。他们留给我们的爱永远都会温暖我们的心,照亮我们的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