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观察司乘冲突升级,先护好方向盘
11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发布公交车司乘冲突引发刑事案件司法大数据。大数据显示,年1月1日至年10月31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的公交车司乘冲突刑事案件共计件。年较年增长4.8%,呈稳中有升的态势。
统计显示,超半数的案件有乘客攻击司机的行为,而纠纷的起因多是上下车地点、车费等小事。如上月刚刚发生的重庆万州22路公交车坠江事件,就是因为一名乘客坐过站与司机发生争执,就让一辆公交车上的十几名乘客随之罹难。灾难呼唤更严密、更完善的保护,而事实也一再证明,保护好“掌握方向盘的人”,是实现公交安全运行的基础与前提。
保护公交车安全是一种技术活。鉴于“有三成乘客出现抢夺车辆操纵装置的情况”,当前,国内不少城市已经或者即将给公交车加装驾驶屏蔽门、公交安全舱等司乘隔离设施,比如济南已经有部分公交车安装了防护隔离门。这种隔离门可以有效地防止有问题的乘客采取人身攻击或抢夺方向盘等,保障司机的安全驾驶。
需要指出的是,安装防护隔离门并不意味着公交车司机可以高枕无忧了。如今的公交司机不仅担负着驾驶任务,还承担着诸多的服务职能,比如回答乘客线路咨询、监督乘客投票或者刷卡等,司机随时都可能要和乘客保持联系和沟通。现实状况决定了把司机阻隔开来只是一种表面防御,并不能真正解决矛盾。遇到问题,司机还是得现身而不是回避。
从这个角度来说,司乘冲突引发刑事案件的增加,其解决方法不能止于为司机设置隔离门。最为关键的是要剥离司机的服务职能,使其专心于驾驶工作,而这就需要更多新技术的应用。有关部门可以在设立隔离门之外,在公交车上普及无线网络,增加服务设施,乘客可以通过在线服务解决问题,让大家在公交车内体验到更好的服务。此外,也可以用近几年兴起的AI和自动驾驶技术辅助公交车的驾驶。比如,有人抢夺方向盘时,自动驾驶系统就会启动并逐渐降低车速靠边停车。
物理隔离先行,技术辅助跟进,公交安全就会多一些保障。很少有乘客是存心破坏公交安全,规则意识的缺失,才是陋习难改的真正原因。这也给有关部门提了个醒,许多社会上的纠纷与冲突,完全可以借助技术手段予以化解。对这些部门来说,当务之急在于转变思路,让科技进步的成果切实用于社会治理。在公共安全的问题上,从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唯有利用更多的技术手段保护好公交车司机,让其专心于驾驶工作,才能保护好一车人、一路人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