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1十大新冠谣言

克白灵苏孜阿甫片价格大概是多少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40119/4329419.html

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中,人类一直顽强地和新冠病毒进行拼杀。德尔塔、拉姆达、奥密克戎……狡猾的新冠病毒一次次“更换马甲”“升级装备”向人类发起进攻。而我们通过疫苗的研制和接种,也一次次在狙击新冠病毒的战役中占据上风。

  正面战场之外,关于新冠病毒、新冠疫苗的谣言一刻未停。新冠疫苗接种反应越强、免疫效果越好;兽药伊维菌素是治疗新冠肺炎的“神药”;核酸检测验不出德尔塔病毒……这些谣言或危言耸听,或夸大其词,成了抗疫路上的绊脚石。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值此年终岁尾之际,生活版特别为读者盘点出年十大新冠疫情谣言,为您擦亮双眼、解疑释惑。

  

 戴口罩前要先甩掉致癌物?

  科学佩戴口罩能有效降低新冠病毒感染风险,然而近期一段“口罩消毒残留物是一类致癌物质,戴口罩前要抖一抖”的视频被广泛流传。该视频称,口罩中的残留物环氧乙烷是一级致癌物,经检测的5款口罩均含有环氧乙烷,大家最好在佩戴前把口罩在空气中甩一甩,这可以让环氧乙烷含量大幅下降。

  真相: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科副主任医师朱琳表示,对于正规企业生产的口罩,大家可放心使用,不会受到环氧乙烷残留物致癌的威胁。

  据介绍,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确实是致癌物,生产口罩一般都要经过环氧乙烷杀菌的工序。但环氧乙烷达到一定量才会有危险,并非只要接触就致癌。

  生产厂家在消毒完口罩后,会待环氧乙烷挥发过后,再进行包装。口罩出厂时,还会进行环氧乙烷的检测,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即小于10微克/克方可上市。

  “口罩的外包装也不是完全密闭的,环氧乙烷又是一种易挥发物质,当口罩通过多道流程到达消费者手中时,基本上不会带有对人体造成影响的残留物质。”朱琳表示,口罩从包装里拿出来是一种无菌的状态,没必要刻意将其暴露在空气中。

 盐水、茶、醋可除新冠病毒?

  今年年初,一条消息在朋友圈刷屏:新冠病毒在到达肺部前,会在喉咙里停留4天。在这4天里,只要大量喝茶,并用温盐水、茶、醋漱口,就可以清除新冠病毒。

  真相:呼吸科医生表示,尚无研究证据表明,新冠病毒会在咽喉部位停留4日,才进入肺部。

  国家卫健委于年8月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指出:新冠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这些消毒方式都属体外消毒,而体外消毒机制与体内消毒机制是不同的。

  呼吸科医生表示,新冠病毒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主要侵害的部位是肺部。盐水漱口有利于清洁口腔和咽喉,对于治愈咽喉炎有帮助。但漱口无法清洁呼吸道,而且目前尚无任何研究证明盐水、茶水和醋对新冠病毒有杀灭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也表示,目前没有证据支持使用草药茶或草药补充剂来预防或治愈新冠肺炎。

兽药伊维菌素是治疗新冠“神药”?

  今年10月,关于“美国、印度等国用兽药伊维菌素治疗新冠肺炎”的消息被传得沸沸扬扬。一时间,伊维菌素这种兽药被奉为治疗新冠肺炎的“神药”。

  真相:伊维菌素的制造商之一美国默克公司表示,现有数据并不支持使用该药物作为新冠肺炎的治疗药物。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也为此发出声明,暂未批准将伊维菌素用于治疗或预防新冠肺炎。大剂量服用这种药物是危险的,可能造成严重危害。

  伊维菌素是一种广谱抗寄生虫药,主要应用于消灭牛、羊、马、猪等动物胃肠道中的各种寄生虫,以及家禽胃肠线虫和体外寄生虫。

  把这个兽药推上“神坛”的是一则传闻。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研究团队在《抗病毒研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称,伊维菌素可在48小时内抑制新冠病毒生长。不过,得到该结果是有前提的——伊维菌素在体外实验中能抑制新冠病毒生长,但并不清楚其对新冠病毒发挥作用的机制,也没有证据能证实其治疗人体内新冠病毒的效果。

  

 接种mRNA疫苗会变转基因人?

  今年年初,当全国开展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时,一段聊天记录在网上热传:mRNA(信使核糖核酸)新冠疫苗可以通过逆转录,将病毒的基因插入人体染色体,接种者将因此变成转基因人。

  真相:对此,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病理及实验医药系副教授张洪涛表示,mRNA疫苗的纳米微粒载体,只是将病毒的基因片段送入细胞质,根本不会进入细胞核。它连细胞核都进不去,就更不要说被整合到人的基因组里了。

  mRNA疫苗技术始于年,此前该技术主要被用于治疗癌症,这是其首次在传染病预防领域被大规模使用。在研mRNA新冠疫苗基本采用新冠病毒刺突S蛋白作为抗原,通过纳米载体技术将mRNA疫苗包裹在纳米颗粒中。

  科学研究发现,在今天的人体基因组中,约8%的基因来自病毒,而具有这类能力的病毒,就是古老的逆转录病毒。

  “新冠病毒是RNA(核糖核酸)病毒,但不是逆转录RNA病毒,所以新冠病毒的基因不会被整合到人体染色体中,这是常识。”张洪涛指出。

 疫苗接种反应越强,效果越好?

  开展新冠疫苗接种是控制疫情传播的有效手段。可疫苗打进去效果如何,看不见、摸不着,于是“有心人”便在网上散布“疫苗接种反应越强烈,免疫效果就越好”的传言。

  真相:多位专家表示,这种说法站不住脚。接种新冠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因人而异,存在个体差异。接种疫苗后反应强,并不意味着免疫效果好,两者没有直接关系。

  接种新冠疫苗后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绝大多数为一般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局部反应,以及发热、乏力等全身反应。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5月28日发布的我国新冠肺炎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情况,我国该疫苗的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年我国其他各类疫苗的平均报告水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邵一鸣也对此进行了辟谣。他表示,接种疫苗的副反应与疫苗产生的免疫反应没有直接关系。副反应强并不能说明激发出的免疫力强,有没有副反应跟体质有关,比如过敏体质的人副反应会比较强。总体说来,新冠肺炎疫苗副反应的发生率是比较低的,但该疫苗的保护率都在80%以上,这也能说明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关系。

新冠疫苗有效期仅半年?

  今年,新冠疫苗接种在全国深入推进的同时,有传言称,新冠疫苗接种保护期只有半年。

  真相: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表示,新冠疫苗的保护期并非仅有半年。各有关部门还在持续收集接种人群抗体水平的数据,密切监测其接种后的保护效力。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临床评价指导原则(试行)》要求,在我国上市的新冠疫苗至少要提供6个月的保护时间。

  全国人大代表、国药集团国药控股董事长于清明在今年两会上透露,年3月,该集团四级企业党政负责人“以身试药”,经过1年的抗体持续跟踪监测,目前其体内抗体水平仍处在较高状态,未出现明显下降。

  当然,新冠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存在个体差异。上述“以身试药”的个例或许不足以说明什么,但却释放了一个信号:新冠疫苗的保护时长或被部分民众低估了。

  “半年”仅是产品合格和上市的底线,保护期究竟是多久,时间终会给出答案。

新冠病毒会变异,疫苗打了也无用?

  今年年初,全国大规模开展新冠疫苗接种伊始,不少人对打疫苗存在各种各样的顾虑。其中“现在的疫苗只是针对当下流行的新冠病毒,病毒变异后疫苗就没用了”的说法被很多人认同。

  真相:邵一鸣表示,新冠疫苗不会白打。新冠疫苗接种后会为接种者建立抵御新冠病毒的基础免疫力。

  邵一鸣表示,在新冠病毒变异株面前,新冠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可能会有所下降,即疫苗的保护效力可能会下降。不过只要接种了,疫苗就会为接种者构建针对新冠病毒的基础免疫力。即便病毒变异株逃脱疫苗防护屏障的能力变强了,仍可补打新的变异株疫苗作为加强针。如此一来,加强针就可在已有免疫基础上,快速激发出人体应对变异株病毒的免疫保护力。

  此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信息,从全球对新冠病毒变异的监测情况看,尚无证据证明在病毒变异株面前,现有新冠疫苗会失效。

  

 核酸检测验不出德尔塔病毒?

  今年7月,南京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罪魁祸首锁定德尔塔变异毒株。有传言称,南京疫情之所以传播如此之广,是因为新冠变异毒株可以避过现有的核酸检测。

  真相:湖北大学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该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纯琪表示,德尔塔毒株主要仍是由原始的新冠病毒毒株变异而来的,变异的部位主要是病毒颗粒表面与受体结合的刺突蛋白,而这样的变异是不会影响核酸检测的结果的,因此核酸检测仍是目前检测新冠病毒最有效的方法。

  资料显示,新冠病毒是RNA病毒,也就是病毒颗粒中包裹着的病毒核酸是RNA,而利用病毒RNA与人体染色体的序列不同,就能够用特异性核酸检测的方法检测出病毒的存在。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科学家柯昌文表示,核酸检测是目前新冠肺炎病例诊断的“金标准”,在感染者发病前1到2天即可检出,在发病后7到8天仍可检测出核酸阳性。作为比较成熟的诊断方法,其检测结果比较可靠。

 新冠肺炎疫情存在两个月循环周期?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新增病例的数量时多时少。今年10月,有国外媒体报道,自年新冠病毒开始传播以来,感染病例数量通常会激增约两个月,而后下降约两个月。于是,有人据此推测,新冠病毒传播存在着神秘的两个月循环周期。

  真相:医院感染科主任胡必杰表示,所谓两个月的神秘循环规律,从科学角度严格评估目前数据似乎还不够充足,也没有相关学术论文的统计资料能证实这一点,这可能只是一种巧合。

  这一猜想最早是由《纽约时报》的作家于今年9月初在社交网络上提出的。

  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王新宇认为,尽管疫情有起伏,但“两个月的循环周期”从理论上不太能说得通,实际观察新发病例数值的曲线,循环周期并不是很明显。例如,土耳其的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周期很短,而印度的新冠肺炎疫情经历的第二个流行周期明显比第一个周期要短,巴西的疫情变化更是没什么规律可循。

  专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否反复,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病毒的传染力、二是人类的防疫措施。

  在病毒方面,今年8月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出现较大规模反复,主要是由于德尔塔变异毒株导致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传播速度较快。

  在防疫措施方面,尽管不同疫苗对于预防感染的有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并且都面临着有效率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下降的问题,但是所有疫苗在预防重症方面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有效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认为,实际上新冠病毒一直在变异,有的传播不出去,有的变成了优势毒株,比如德尔塔。“病毒变异是一种常态,变异的规律尚在研究中。疫苗仍是对抗病毒的有效手段,但与病毒变异相比,疫苗仍属于被动的‘追着病毒跑’。我们希望可以主动出击,积极研究病毒演变规律,研制出更加广谱的疫苗。”他说。

 新加坡发现新冠病毒是辐射细菌?

  今年9月,网络上出现了一条危言耸听的消息。消息称,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一个对新冠肺炎患者尸体进行尸检的国家。经过尸检,他们发现新冠病毒不是病毒,而是暴露在辐射下的细菌,这些细菌在血液中凝结,导致人类死亡。

  真相:新加坡卫生部   世界卫生组织   此外,全球第一个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尸检的国家是中国。据报道,《法医学杂志》年2月25日发布了世界首例新冠肺炎患者遗体解剖报告,这份报告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教授刘良团队的成果。年2月16日,按照国家法律政策的相关规定,刘良团队在全国率先开展新冠肺炎患者遗体的解剖工作。

来源:人民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57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