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第三年,群体免疫为何难实现专家这样说
新冠疫情进入第三年。去年这个时候,使用全新技术的新冠mRNA疫苗刚开始在全球范围推出,人们排队接种,欧美国家寄希望于通过疫苗的普及和自然感染,率先实现群体免疫。然而一年多过去了,为何新冠群体免疫如此难以实现?群体免疫是指当人群中有足够多的人感染了病毒,或者通过接种疫苗形成对病毒的免疫力,从而形成一道免疫屏障,使得病毒在人群中传播时被这道屏障完全阻断或削弱,从而无法持续传播,并最终走向消亡。美国传染病学专家、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AnthonyFauci)博士近日在《传染病杂志》中一篇关于群体免疫的论文指出:“传统的群体免疫概念可能不适用于新冠病毒,这意味着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新冠病毒不会在人群中消失。”福奇称,这主要是因为新冠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两年多来,已经出现了包括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在内的5种单独变种。其次,接种疫苗的人不够多,以及免疫力无法持久等因素,也都会导致新冠病毒长期存在。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力已经接近麻疹。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没有免疫力的人感染了奥密克戎病毒,且他周围的人对新冠也完全没有免疫力(群体免疫完全缺失),那么他有机会把病毒传给周围的9至10个人,这种感染者将病毒传播给他人的事件称为二次传播。而如果该感染者接种过有效的疫苗或之前被新冠感染过,他体内已经有了一定的免疫力,能够迅速抑制病毒并清除病毒,此时,他虽然依然被感染,但他出现重症/死亡及传播给其他人的可能性均降低。所以,疫苗的保护作用可以分解为“对个体的保护效率”(指预防感染或预防重症与死亡的能力)和“降低二次传播的效率”(指降低传播给其他人的能力)。作为一个群体,如果多数人都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免疫力,那么病毒的传播时就会被传播链上不同个体迅速削弱而降低到零,此时,该群体建立的免疫保护力就称为群体免疫。群体免疫越好,二次传播的机会就越低,疫情就控制得越快。“病毒的传染性越强,就越需要接种疫苗以阻止它在社区中蔓延。”伦敦健康与热带医学学院流行病防范与应对中心联合主任亚当·库查尔斯基(AdamKucharski)表示,“以德尔塔的传播力来看,如果我们接种的疫苗能够防止85%的病毒感染,那么就需要98%的人口接种疫苗才能实现群体免疫。”科学家相信,制造更好的疫苗仍然有可能使人类实现群体免疫的目标。一些疫苗公司正在研究针对病毒更保守区域作为免疫原的疫苗,以防止病毒的突变,从而使疫苗产生更持久的免疫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建国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已经不能够靠应对以往传染病的经验来对付新冠了。很多过去行之有效的理论、策略、方法、技术,用来对付奥密克戎可能行不通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寻找新的方法和技术。”他还称,病毒变异速度很快,一些变异株的抗原性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开发新版本的疫苗。也有科学家提出,应将疫苗是否能够降低二次传播作为其有效性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有效的疫苗在防止病毒传播的同时,还具有迅速清除病毒免疫力,例如麻疹疫苗会产生杀毒免疫力,但有些新冠疫苗没有这种作用。”一位疫苗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虽然接种疫苗可能会减少病毒传播,但并不能完全阻断二次传播。”上海市新发再现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徐建青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一种疫苗不能预防感染时,对群体而言,疫苗能否降低二次传播更为重要。在大家
上一篇文章: 病毒防护科普贴口罩可防病毒吗戴什么口罩合 下一篇文章: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中国锦屏地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