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章有你他送快递15年ld

劳动光荣

担当尽显

承载使命

不负芳华

甬工惠特于“五一”期间

开设“奖章有你”专栏

邀你与小惠一起

走近今年的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聆听他们工作中细碎或难忘的故事

感受他们因执着而坚定的心志

快递小哥童秋召:

工作15年零投诉!

这位“新宁波人”成为我市快递行业首位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春节期间受疫情影响,大家都宅在家不敢出门,对生活必需品寄递服务的需求旺盛。看着网点日益积压的快递,童秋召主动要求提前返岗,冲在一线,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保障疫情下的派送服务。

今年38岁的童秋召是宁波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的一名收派员。在从事快件收派工作的15年里,他无论风霜雨雪,严冬酷暑,都能及时准确地将快件投递到用户手中,客户零投诉。

日前,年宁波市五一劳动奖章名单公布,童秋召榜上有名,这是宁波首位荣获五一劳动奖章的快递小哥。

把客户的快件

当作自己的东西来对待

“五一”小长假前夕,记者在宁波顺丰速运有限公司金辉东路营业点见到了快递小哥童秋召。他正在帮同事打包快递,他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订单量略减,如今他服务的区域每天有几十单。”

童秋召告诉记者,来自江西萍乡的他曾当过兵,开过农用车,经老乡介绍,年进入顺丰速运成为一名基层收派员。进入公司后,他非常珍惜这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总想着尽力做好每一件事。

其实,派送员的工作挺辛苦的,工作强度也大。童秋召说,“派送员每天7点要到岗,一直要忙到晚上7点,上午分拣派件,下午收件清点。”

“你好,我是顺丰速递的快递员,你的快递到了。你上午在家吗?我大概半个小时后给你送货上门。”在送快件之前,童秋召都会提前电话联系,这样的电话,他每天要打上百个。

“尽量在预计的时间内把快件送到客户手上。”童秋召喜欢当天的事情,当天就完成。

童秋召总把客户的快件当作自己的东西来看待。“送快递最怕遇到恶劣天气。”童秋召说,刚入职那年,赶上梅雨季,他骑着摩托车去送件。深怕路上快件被雨淋湿,他决定多跑几趟。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正是童秋召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坚守岗位,才换来了他最高的荣誉——零投诉!换来了他被客户认可!

听闻获此殊荣

客户发来问候,同事为他高兴

童秋召获评市五一劳动奖章后,熟悉他的客户纷纷发过问候,同事们也为他高兴。

“是你吗?”在采访中,有客户都激动地给童秋召打来电话问候。

“这是对我们派送员工作的认可。”顺丰快递网点经理陶伟为童秋召感到高兴。

陶伟告诉记者,“童秋召有能力,又有亲和力,让员工非常信服,对我的工作帮助也非常大。”

作为网点的工会代表,童秋召对员工的诉求,几乎是有求必应,每年为员工协调解决大量的问题。“我是员工们内部推荐的嘛,自然要为大家谋福利。”

在同事们眼里,他就是一个热心的大哥。电动车是大家送货最重要的工具,因为骑得多,经常出毛病,童秋召自学修车技术,经常帮大家修车。

过年前,网点派送员夏威因疫情不能回湖北老家,始终闷闷不乐,连上班的心情都没有。童秋召看出异样,并主动找他聊天,给他做饭,像亲人一样照顾他,陪他度过那段艰难的日子。

得知童秋召获此荣誉,夏威表示,真的替他开心,以后要向他学习。

院感医生许小敏:

为一线医务人员筑起“防护屏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线医务人员全力以赴治病救人。在这些冲锋陷阵的医护人员身后,也有一支专业队伍负责他们的防护工作,这些人被称为“院感医生”,医院感染控制。许小敏便是中国科医院医院感染科医生,也是宁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中唯一一位院感医生。他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负责一线工作人员的防护服穿脱,包括把控防护服的质量,个人穿戴设备的质量问题,尽全力降低一线人员的感染风险。1月27日随队到武汉后,他就一直在承担浙江首批援鄂医疗队一线医生的感染防控工作。援鄂近两个月,许小敏所在的浙江医疗队人无一感染,圆满完成抗疫医疗任务。

对院感医生来说,“无一人感染”也许是最好的肯定。但其背后的付出,却是常人无法想像的。

“我们是武汉疫区的‘探路者’。”许小敏这样告诉记者,他大年三十临危受命,大年初一出医院。当时,正是武汉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大家没有磨合和适应的时间。

“医院大楼是刚刚改造完成的,把普通病房改为新冠收治病房,还是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更没有院感医生来做感染防护指导,医院的‘防护屏障’基本处于瘫痪。”许小敏说。

更令人意外的是,前一天还在向大家交接病区情况的武汉医生被确诊新冠肺炎。虽然在工作中大家都全程戴着口罩,但和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必须隔离。

“这次‘突发’,对很多医护人员的心理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所幸这些隔离的队员都没有发热等症状,核酸检测后也没有感染,经过一段时间的医学观察后重新投入战斗。

经此事后,大家更加意识到,做好个人防护的重要性!浙江援鄂医疗队和河南医疗队各5名院感医生马上组建成一支院感防护队伍,督促做好个人防护,进行病房消毒,明确接诊流程,帮助心理辅导等,为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搭起一道“防护屏障”。

“初到武汉,更棘手的是物资的紧缺。各方捐助的防护物资直到正医院。”许小敏说,虽然防护紧缺,但该做的工作还是要继续。

医护人员从污染区出来,所有的防护都已经被污染,医护人员需要在不接触污染面的情况下脱掉防护设备,而帮助他们脱掉防护服便是许小敏一天中最紧张的时刻。

医护人员一天四个交接班。每次交接班,许小敏都要跟着上班的人去病房的清洁区指导穿防护服,然后指导下班的人脱防护服,只有在交接班的间隙才能休息一会。尽管辛苦,他却笑称,“自己是医护人员的‘保护伞’嘛。”

长期在隔离病房从事高强度工作,很多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很大。作为宁波首批援鄂医疗队的临时党支部书记,许小敏便在“云”上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建起了“红色”战斗堡垒。“每天,我们都会分享一些最新的技术经验、心理疏导等。”许小敏说。

有时压力大得晚上睡不着,大家就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5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