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大附院援鄂医疗队员战地日记无论战地在哪

2月2日,医院7名医疗队员出征湖北驰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重症病员的救治,7名医疗队员分别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顾俊和主治医师丁亮,重症医学科(ICU)主治医师陆舒、主管护师侯亚玲、主管护师葛洪兵、护师朱志红、护师张叶楠。丁亮医疗队员在前方是否已经投入工作?他们面对的是什么病人?工作时是什么状态?生活情况怎么样?这些都是大后方同事们、队员家人们和热心老百姓特别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密切连线前方,请前方队员在不影响工作、保证休息的情况下写写战地日记。从这些日记中,我们能够找到答案,从这些日记中,我们更能体会到前方医务人员的不易与付出,向他们致敬!现将医疗队员的日记分享——战地日记12月5日01:30通大附院重症医学科护师朱志红朱志红春暖待花开立春之后的武汉,气温明显上升,让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暖意。医院的班车上,此时是下午两点,但窗外的武汉如凌晨两点般安静。道路上零星的轿车驶过,大商场小超市都未营业,施工了一半的建筑只剩塔吊陪着。几个饭店门口还留着年前“年夜饭火热预定中”的广告字样,红得那样刺眼。勇敢的我们我们所支援的是重症监护病房,这些病人病情危重,大多需要吸痰、使用呼吸机,穿刺深静脉……而这所有的操作都有被暴露的危险。在每次进入病房前我们都需要从头到脚全副武装,每一步操作,每一口呼吸,都是那么的不容易。还记得第一天共赴武汉时同组的楠楠和我说,“你孩子还都那么小,你怎么舍得离开家出来的?”我说“你还没有成家,你爸妈怎么舍得让你来的?”是啊,每个人都有牵挂,只是因为肩负白衣的使命,便注定救死扶伤,义无反顾。在疫情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在每天面对这么多的危重病人时,每个人都难免会感到害怕,但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在如此勇敢的自己,还是要说那么多的感谢~队长的付出每晚睡前眼前总是回想起出征前队长顾俊主任说的那句“一定会带好队员,圆满完成使命,一定将我们的队员一个不少的平安带回来!”声音有点哽咽,眼里闪烁着泪花。一个不少,一个都不能少!所以在这里,顾主任不仅每天要照顾自己,还要操心到我们每一个人,谁要去上班了,谁已经下班了,有没有人遇到问题了,他都要关心,他就像我们的大家长,时刻告诉我们永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家人”的爱每天除了家中亲友,我们的通大附院大家庭是最牵挂我们的。出征前,因为时间紧,医院担心我们的行李准备得不够充分,还给我们每人备了个行李箱,大到棉袄,小到指甲剪,他们都替我们想得如此周全。还有给我们“寄来”的那一封封家书,每天的几句叮嘱,“家人”的爱一直都在。春天是象征希望的季节,我们是一群带着信念与爱而来的战士,定不负众望,全力以赴,待花开之时,平安回家。战地日记22月5日22:50通大附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侯亚玲清晨江面刮起了大风,屋子里的隔板也在不停的哗哗作响,老天用它特别的方式喊我起床,因为今天我要上战场了。早餐很丰盛,粥,水果,咸瓜,牛奶还有馒头,我挑了馒头咬下去,虽然柔软却激发了喝水的念头,我放弃了雪白的馒头因为我知道,未来的四到六个小时里,上厕所将是我不易解决的问题。随着大巴的颠簸,医院,宽敞的停车场里稀稀拉拉的汽车停着,要在平时,该是车水马龙吧,整洁的门诊大厅还留着党员宣誓“武汉加油”的印记。穿防护服,更衣室面积不小,却满满当当,伙伴们迅速有序地各自穿着防护服,隔离衣,一层,两层,护目镜,防护屏,一样也不能少。穿戴完成,只有衣服上的汉字提醒着我们你是谁。尽管是临时改建的病房,每一个门关都很重要,我们相互提醒,仔细认真。病人是位70多岁的奶奶,因为用了镇静药物她安静地躺在那里,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等等,在她身上蔓延着不同的管路,还好,现在的她呼吸平稳,循环基本稳定。要知道凌晨两点的时候血气分析的结果还十分糟糕。我想,不久的将来,奶奶一定能离开重症监护室病房,重新看着初升的太阳,陪子女闲话家常。正想着,奶奶的监护和呼吸机报警了,吸痰,这个常规而熟练的动作,在层层武装下显得有些困难,吸完痰后奶奶又恢复了平静。护目镜雾气湿了一层又干了,旁边的小伙伴说话基本靠喊,又该记录尿量了。四个小时很短暂,在各种操作中时间就溜走了,漫长的是浓重的呼吸,笨重的鞋子,还有朦胧的眼镜。战斗刚刚开始,每一次都会更加熟练,相信自己,相信武汉,待到樱花烂漫时,武汉你又是一条好汉!战地日记32月6日02:00通大附院重症医学科护师朱志红今天是第二天上班,下班回到宿舍,又是一个零点已过的时间,又是一个疲惫不堪的自己。这次我们支援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监护病区。因为是重症病区,所有病人都病情危重,各项治疗护理也更为重要。病区2月4日开始投入使用,2月5号就已有二十位住院病人,所以工作强度越来越大,节奏也越来越快,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已工作近七年的我,也是很快适应了这样的环境。穿戴着厚重的隔离防护设备,如同被人捏住了鼻子般闷气,但建立静脉通路、动脉血气采集,照样一针见血。今天的我一个人负责两个危重病人,其中一个是二十多岁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的小伙子,在给他收拾生活用物时我发现他家人还给他准备了一个布袋,里面是他的耳机和小零食,但他此时已是昏迷。另一个病人是个九十多岁使用无创呼吸机的爷爷,我刚去接班叫了他一声“爷爷”,他睁开眼看着我,慢慢抬起手,对我竖起大拇指。为他留置胃管和他讲解配合要点时,他努力地点点头,操作时即使有不适感,他还是对我竖起拇指,在他看来,我们还在守护,还在战斗,这就是活下去的希望。吸痰,采集标本,更换引流袋,填写护理记录……防护服里的我忙得只能在口罩里大口喘气,身上也是热乎乎的汗水。护士站的内侧放着两个氧气筒,陆陆续续能看见体力不支的护士坐在那里,吸会儿氧气再站起继续投入工作。这里不仅仅考验着我们的勇气、专业素质,还考验着我们的身体素质。凌晨的夜只有路灯依旧亮着,不论行走的车辆多少,医务人员的身影一直忙碌着,无论战地在哪里,初心不变。战地日记42月5日23:34通大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顾俊(通大附院援湖北医疗队队长)顾俊、陆舒今天我院医疗队支援武汉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工作全面展开,继昨天两位队员出征后,其他队员今日按排班分批次进入重症监护病房工作。这次的工作地点是完全不同于以前的环境,工作模式也有很大分别,每次进出病房都要花将近一小时来穿脱防护设备,每个步骤不敢有丝毫马虎。有很多要适应要磨合的地方,平时得心应手的诊疗操作,在穿着防护设备后都变得很困难很笨拙,但队员们都是训练有素的专科医生,很快便进入工作状态,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由于身着防护设备,上班中途很难解决个人问题,所有队员均是穿着尿不湿上班,大家自嘲是提前体会下老年状态。病房开始收治病人后,病员源源不断地到来,每班医生人数增加,每班医生工作时间也在增加,今天顾俊和陆舒09:00正式进入病房,直到晚上19:00才出监护病房,中途无法进食进水。截止目前为止,病房收治28个病人,均为危重症患者。全体队员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均良好,有充分思想准备去打场硬仗。另外,第二批物资已经寄到,十分迅速,感谢院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同仁们的关心!(文字整理:薛晓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2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