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青春战歌河南商报
来源:河南日报
警报声声,回响在空旷大街上,为疾驰的负压救护车绘出道道流影。又是一场生死时速!
心电监护、呼吸支持……车内,全身防护的张金燕、蔡志林密切注视着各种数据。70多岁的患者,痛苦略有缓解后,微抬了一下右手。两名90后瞬间领悟,这是一个敬礼的动作。
这是年2月18日,河南省支援湖北医疗急救转运队在武汉工作的普通一天。这一天,他们连续工作11个小时,把11名患者医院。
11个小时,同样适用于千里之外的同龄人崔聪聪。医院,她和其他40多名志愿者,从早上8点到晚上7点,走路用跑、吃饭靠扒拉,全面清洁这所新落成的新冠医院。
就在这一天,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24岁的王先生撸起袖子,毫升红色液体从他体内汩汩流出,输送到一名产妇体内。病愈重生的血液,蕴藏强大的抗体,顽强抵挡新型冠状病毒进攻。一度生命垂危的她,连续两次核酸检测呈阴性。
那是生命的曙光!
——“请给我战袍”
就像历史上经历的每一次灾难,回望年这个冬春之交,人们同样会感怀不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如同飓风肆虐九州,无情拷问每一个人对于生命和健康的认知。湖北武汉成了“风暴眼”,近邻大省河南首当其冲。
举国赴战,全民皆兵,没有人能置身事外。病房、社区、乡村、车间、家中,抗疫路上的青春身影格外抢眼。父母眼中,这些90后、00后还是令人心疼的孩子,最前线上,他们却是独当一面的战士!无论如火炬还是做萤火,他们中所有人都奋起了,有一分热,就发一分热,有一点光,就发一点光。他们就像滔滔黄河中飞跃的浪花,合力搅动巨大旋涡,汇聚到民族伟力的洪流中去。那扛着防疫大旗的稚嫩肩膀,磨破皮、渗出血、结了痂,但也变得更加结实有力。
也许若干年后,我们会忽然发现,今天青春的肩膀能扛起多重分量,中国的将来就会有多大希望。
身披一件专属标志的战袍,从天而降扶危助困——和很多90后一样,李建顺也爱做这样的“超级英雄梦”。他没想到,有一天会梦想成真。那件战袍是一件防护服,上面有一颗闪闪的红星。
李建顺是新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一名有着5年党龄的党员。河南发出号召驰援湖北时,他第一时间报了名。1月26日,作为河南省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他和其他名同医院。
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4个小时,汗水顺着头脸不停地淌,一张嘴就是咸味儿,大口呼吸成了特别奢侈的事,头痛、心悸、胸闷一起袭来,有时候真想原地爆炸!拯救地球的英雄,原来并不好当。每当想左冲右突,撕开身边胶着的黑暗与沉闷时,就特别需要一束光,高高地笼罩着,帮助自己抵御伤感,打败疲乏。精神的力量原来如此重要!
医疗队中51名党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队长王耀平让每名党员在防护服上画上红五星。
那颗星红极了,灼烫着每个人的眼。它跳动着,大喊着:“我是党员,有事请找我。”它钉在心脏对应的位置,源源不断输送能量,照耀着年轻的身影去战斗。
渐渐地,进入阵地前画红五星,成了医疗队中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标配和荣耀。每一次画,都要把衣服抻直,都是一个小小仪式,都像发出一次战斗宣言,都显得特别神圣。
披上这样战袍的他们,更加悉心、耐心、细心,递到病人手里的水是温热的、饭盒是打开的。“自己的儿女也不过如此。”71岁的患者这样说。病房里一位阿姨把李建顺工作的模样拍下来,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