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返京隔离的你们,幸好看到这些大庆网
你可曾记得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
王传宗、李昌林、张铮、师二洋
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的4名记者
坚毅逆行,紧急驰援武汉新闻报道一线
4月28日
含泪告别这座由黑白重新焕发色彩的江城武汉
我们的战友,终于回家
如今的他们
正在接受集中隔离
可以说
逐(fei)渐(chang)放(wu)空(liao)
用(zheng)心(li)回(cai)忆(liao)
时刻惦念着隔离中的战友,期盼着他们早日回来并肩战斗。而他们,则充分利用这段闲暇的时间,再次整理翻阅自己在武汉时的文字和图片,百感交集。
这89天,是他们与数万民警辅警共同战斗的89天,是记录战“疫”历史的89天,是日夜难眠的89天,是远离家人的89天,这是必将铭记一生的89天。
今天,再次打开记忆的信封,阅读他们在武汉的札记,跟随他们一起回忆那段时光,共同凝聚抗击疫情的无限力量。
王传宗
初到武汉,不能不紧张,不敢不紧张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要解封了。
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3月24日宣布,武汉将于4月8日彻底按下“重启键”。沉睡了两个多月的武汉,烟火气真的要回来了。
1月23日离汉通道暂时关闭后,这座城市、这个国家、这群人和新冠肺炎疫情展开了殊死搏斗。从1月31日到3月30日,人民公安报社武汉战“疫”融媒体报道组在武汉随警作战了整整60天。
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转运病患,医院、医院建设和投入运行,24小时社区村湾封闭管理,大拉网式大排查,全民保供,复工复产……在疫情防控每一个节点,壮怀激烈的战斗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发生着。我们和这座城市的守护者站在一起,记录战斗,播撒希望,收获力量。
这其中的付出和代价,这其中的残酷和艰辛,这其中的坚定和温暖,将永远与这座城市的历史和精神融为一体,化作一座让后世永远纪念的永恒丰碑。这一切也必将在我的人生阅历和灵魂深处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记。
“过去一周,咱们脸上就没有过笑容。”2月8日23时,在采访组工作例会上,报道组记者师二洋提醒大家,“还是要稍微放轻松一点,神经别绷得太紧了。”
二洋是个“95后”,视频新闻拍摄好手,对大家情绪的变化尤其敏感。
不会不紧张,不能不紧张,不敢不紧张。
1月31日晚8时,我们一行四人抵达武汉站。出站的一瞬间,跃入眼帘的是空无一人的马路、昏黄的路灯,这座城市的紧张情绪瞬间笼罩了我们。
步行去往停车场的路上,报道组记者张铮持续按快门的连拍声十分刺耳。十几天前曾到过武汉报道春运的他默然无语,四周一片静寂。
真正让我体会到紧张的,是在第二天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大智街派出所的采访。当天,我和曾背着患者下楼的民警邵玉春面对面进行了交流。
采访中,一组组全副武装的民警不断出发,又不断归来。派出所门口放置的临时焚烧炉随时销毁他们出警归来后卸下的防护装备。酒精、消毒水一遍一遍喷洒、再喷洒。
“我想跟他们出警,随警作战。”我提出申请。
“不行……”所长刘远杰断然拒绝,让我十分不解。
午饭时,刘远杰悄悄告诉我:“上午的警情是去社区处置死在家里的患者遗体。其中的风险有多大,你懂的。”
常二社区是个老旧小区,租住了很多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商户。2月5日,我们在这里采访专门负责病患转运的民警刘晓钟。
“我们小区已经确诊15人,有30人在家中去世。请你们穿上防护服再进来。”没等走到小区门口,社区工作者就远远地向我们大喊。
转身返回,把全套防护装备穿戴整齐,我们再次步入小区。消毒水的味道弥漫在空中,小区里不时有手提装有X光片纸袋的居民进出。对讲机里传来转运病患的指令,社区工作者和民警步履匆匆。口罩后面,他们略带飘忽的眼神告诉我这里的疫情有多严重。
到武汉前,我预料到这里的形势会很紧张。但疫情到底有多严重,并不确定。直到身临其境,我才真正明白所谓的“传染性强”“医疗资源匮乏”“应对压力大”到底是什么意思。
所以,我没有、也不敢将自己到武汉采访的行程告诉家人。甚至在出发前,我屏蔽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