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的世界之最你知道几个看完后

北京根治皮炎医院 https://m-mip.39.net/m/mipso_8811252.html

借用一个政治经济学上的名词,人民大会堂就是我们国家看得见摸得着的“上层建筑”。而且从建筑的象征意义上而言,它是上层中的上层,这就注定了它的不同凡响。无论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是全国政治协商会议,都会召开于这座神圣的殿堂,从而将人民的意见汇聚成国家的意志。

在这座巨大的建筑中,它的组成零件也可算是同类物质中的佼佼者,不仅如此,这些零件在细节上也是锱铢必较。融大气与精致为一体的风格,足以使人感到心灵上的震撼。从它本身的建筑故事略谈一二,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这座恢弘的殿堂所承载的威严与意志。

一、巨窗看世界

大会堂处处都透露出大气,门窗、厅室、屏风、画框都远超一般建筑的规格。但也正因如此,所需的玻璃质量与大小多不能适应这种规制。还在年夏,人民大会堂即将进入安装阶段,但许多玻璃不堪大用,要么损坏,要么规制不够,这显然会制约工程的推进。

当时离北京较近而又水平较高的玻璃制造厂位于辽宁省,一个是大连,一个是沈阳。于是人民大会堂负责采购的工作人员立即在上级的指示下奔赴辽宁省,准备凭借当地的制造水平打造一批超大玻璃。

当时正值国家要在这一年十月举行国庆大典,也就是十周年纪念。辽宁省哪敢耽搁,省秘书长当即就吩咐下去,并委派省里的两个处长和工业局的两位负责人分别前往沈阳和大连的玻璃厂,亲自督办这事。

不用说,省里这样重视,且这又是为了十周年国庆典礼的顺利召开,两个工厂自然是要迎头赶上,鼓足干劲也得完成任务。尽管当时厂里的生产任务已经排到年6月份去了,但厂领导还是得在这个海绵中挤出水来。

特别是沈阳的玻璃厂,技术水准尚不如大连,很难生产出超大玻璃。甚至连他的厂房都不是足以容纳这么大块玻璃的规制。高度的限制,显然也无法拨出更高的玻璃,勉强拔高,恐怕就得断为两截,对操作人员而言,无异于一场灾难。然而,沈阳玻璃厂的负责人临危有急智,对此做出了三步改良。

首先是增高厂房,重组机器。厂房增高,必要有好梁柱,他们就使用了又硬又长且壮的柬埔寨油松做材料。机器的重组则是安装铁网以防护。其次是对各项参数反复实验,力争制定出一个优良的流程以生产出拔出慢、降温快、出炉硬的大块玻璃。最后是成立一支专门的生产队伍,力求有胆有识,素质过硬,以承担这高难度的任务。

当时开始生产的气氛是非常让人紧张的,大家都憋着一口气,甚至大汗淋漓。在进入平稳期后,又勉强能松口气,不过大家都快累倒了。尤其是第一梯队的人似乎快支撑不住了,正在其他梯队准备上去帮忙之时,厂领导却止住他们。这是为何呢?

原来,他们深知,此时换人,无异于临阵换将。作为首次掌握方法的第一组人员,经验仍旧在他们手中,其他人如果此时来替代,虽然可以缓解先行队伍的疲劳,却很可能导致第二组人员的临阵磨枪,因掌握不足而产生危险,生产任务自然也就功亏一篑了。

因此第一梯队的生产人员就这样连续支撑了30多个小时,基本是用尽了最后一份力。可喜的是,最终将42块优质超大玻璃顺利生产出来,并运送到了北京。这些大玻璃长达2米。宽1.8米,达到当时世界上的最高规制。

二、巨毯映江山

人民大会堂中还有一块巨大的地毯,堪称世界之最,并且远超当时的英国第一大地毯。这块巨毯位于恢弘大气的迎宾厅,厅内展现着一幅巨型山水画,取毛主席《沁园春雪》中的名句“江山如此多娇”为名。巨毯中花团锦簇,正好与这巨幅江山图交辉相映,显示出莫名的华丽恢弘。

本来迎宾厅内早就有装置好的地毯,不过主要是采用长条拼接的方式,不仅容易绊倒人,还会被踢开缝隙。显然,这不利于安全,也说不上威严。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它也无法映衬墙上的巨幅江山图,会让人感觉视觉上的别扭感。

因此,负责人脑洞大开,心想何不制作一张超级巨毯,反正处处都这么巨大,地毯也不能失了气度。于是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天津地毯二厂的头上,给他们的要求是制作一张长23米,宽17米的巨型地毯。要知道,当时最大的地毯不过才长7米,宽6米。可是这次的制作竟然如此大手笔,搞得天津地毯厂都惊了,心想还能再大点么。

不过,完成任务的激情是很热切的,虽然面积大,还要进行织剪,但毕竟不像制作玻璃那样危险。于是该厂领导人也是紧锣密鼓地开始成立专门小组,其实人员不少,开始连续不断地攻坚克难。最终这块大地毯被造出来了,而且用时只有三个月,比英国制造的大地毯还要快15天。

值得一提的是,这么大的地毯,运输起来可不容易。天津相关运输部门不得不将大型拼板卡车和挂斗车连为一体,再用3辆吊车同时起吊,将大地毯平平稳稳地放在这样的连环车上,然后才开始出发。而且,为了安全起见,不得不将道路清除干净。最后到北京大会堂,又用了多人,整齐指挥,一步一步的才安装到迎宾厅中。虽然费时费力,但效果是好的,走进厅内,仿佛大地就在脚下,江山亦呈眼前。

三、巨松迎天下

如果我们走进人民大会堂的西北小院,会发现这儿出现了一颗参天大树,它的躯干高达10余米,其树冠呈蘑菇状,直径与躯干竟相差不大,有9.7米之宽。此树在当时已经历经百年沧桑,如今再来看,更是要有接近年的寿元了,真不愧是参天巨树。

不过如此大树移植问题是个大工程。经过负责人的计算,如若要保证大树的成活,就必须根据一定的挖掘面积和深度,并且随时调整因根须保护而要掩盖的面积。具体来说就是要先划出以树干为中点的圆开檀线,半径在2.5米,然后开始挖掘,每发现根须,无论多寡,都要立即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经过细心耐心地梳理挖掘清土后,树坨逐渐变成面积4平方米,深度1.5米的空间,这时就用厚木板钉装成箱。在这样的细致工作中,根须得以完全保存,这意味着,只要运输不出问题,那么此树大概率会成活。

不过,正如前面的超大玻璃和超大地毯一样,运输都是重要的环节,而大树的体积和重量更是不小,更何况这玩意非常不规则,不圆也不方。这东西的运输方式是这样的:在大运输车后边搭建一个3米多的支架,再用吊车吊起来大树,让它向后斜卧在大车上,而树冠就吊在空中。

大树虽然绑好了,但高度却不小,因此还得剪断道路上面的所有线路,不消说,这会是个很麻烦的事,后期还得重新修补回来。就这样,这参天巨树几乎毫发无伤地跑到了西北小院中,傲视群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54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