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智慧路灯灯杆的供电方案探索
智慧灯杆体现共享、共建、共融理念,多功能共存时,电源也分散在各个功能模块。但电源系统是智慧灯杆的“心脏”,有故障时会导致功能失效。尤其是5G基站,用电的功率、可靠性等对比其他功能模块不同。
智慧灯杆供电是按各个功能模块内处理,还是系统统一解决,需要从系统角度,综合CAPEX、OPEX、可落地实现等多个维度评估,并在此过程中,结合现在通信电源产业发展情况,建议智慧灯杆场景下的供配电方案,应以通信电源标准向下兼容,实现模块化设计,具备智能监控,电池备电,高效节能、易于维护等功能。
问题概述
智慧灯杆能同时搭载很多功能模块,这是方案的主要亮点之一。目前的发展状况看,多数厂家在搭载不同功能模块时,提供的解决方案都是“暴力堆叠”,最多的是结构上的融合,而硬件和软件上的融合基本不考虑,供配电问题尤为突出,原有的解决方案是预留部分V交流分配单元,各个功能模块各自内部处理整流功率变换(如下图1)。
图1、现智慧路灯电源系统分布示意
基本没有监控管理,故障率高。由此带来的可靠性差、效率低、维护成本高等问题较多,也成了目前规模化使用的瓶颈之一。
需求现状分析
A、下表1统计了下图2智慧路灯搭载各个功能模块用电方面的需求:
图2智慧路灯搭载功能模块示意图
表1智慧灯杆主要功能模块用电参数
B、从目前应用场景看,在一根杆子上集成所有功能模块,甚至超过四种以上应用,都是较少的,比如设计单位在一个具体应用场景中做系统设计时,将智慧路灯区分三种:智慧主灯、智慧副灯、智能路灯,有些企业区分为:高配、中配、低配。
我们需要采取2-8原则,将应用普遍的、80%以上的需求及配置予以重点考虑,这样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下表是应用场景:
表2智慧灯杆典型应用场景
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出各种应用模块出现的频度差异较大,在实际项目应用中,也是如此,应用功能模块最普遍的是智能照明,其次是视频采集和移动通信,其他智慧城市相关功能模块出现频度较小。或者只在特定场合出现,比如交通流量监测、环境气象监测一般一个区域一套即可;比如视频采集一般需要考虑特定位置,卡口站在车辆必经之路上。
移动通信基站可以根据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小范围调整位置。一般智能照明间距30米,视频采集间距50-米,5G移动通信间距米左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做这样的预估:在一条路上,智慧灯杆只搭载智能照明的约占87%,搭载5G+智能照明+视频采集模块的约10%,搭载5G+智能照明+视频采集+其他智慧城市模块的约3%。照明和视频采集的功耗相对通信基站较小,因此可以一并考虑供电。而其他应用可以一体考虑。
方案分析
●现在智慧灯杆电源方案的优点:
A、易于实现,集成各个厂家功能模块,可以快速响应市场客户需求。
B、责任界面相对清晰,故障问题定位、电量分摊等较为容易处理。
●现在一般智慧灯杆电源方案的缺点:
A、故障率较高--部分功能模块本身可靠性不高,如环境监测。但从系统维护整体角度看,系统故障是由最短板决定的,出现故障的话依然是系统故障。
B、没有运行状态监控,不够智能化--整个智慧灯杆虽然可以实现业务远程监控管理,但却将最为关键的电源系统排除在外。有了电源问题,由于不能远程诊断,将大为增加运维成本。
C、没有备电--停电断电情况下,系统马上停止运行,导致系统可用度降低。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目前方案仅有项目集成施工的便利,而具备多个缺点,尤其不能满足未来业主单位对智慧灯杆系统的智能化、高效率管理健康、维护和运营需要。
解决方案思路与原则
1、确保系统可靠,首先是要高标准高要求覆盖低标准低要求。系统中,有移动通信、交通信号灯,以及后期将会大量出现的车联网中的车路协同功能模块(例如RSU路侧设备),可靠性要求是高于其他功能模块的,应该按此最高标准要求。
2、电源系统应该是智能化的,不能是“哑设备”,要做到电源系统可监可控,并且是程序化的,因为其中的功能单元运行规律性强,比如路灯。
3、应对故障与损坏,各个电源功能部件要模块化设计,并且N+X备份。而且最好需要有备电和备用装置,应对可能出现的停电、断电,且要有储能设备。
有些重要功能模块,需要在断电4小时或者更长时间内通过备电继续工作,直到断电故障经动力系统维护人员上站修复完成,或者得到移动发电机的临时供电。核心的控制器网关,需要在停电时能工作,将故障告警传送到后台,以便后台可以区分故障类型,是市电停电、空开断,还是设备故障?以后继启动相应的维修响应动作。
4、路灯杆是居民身边的城市公共设施,要充分保证安全,包括产品自身安全、数据安全、人身安全等。产品自身安全,需要防护高压浪涌等冲击,数据安全需要有加密等防护措施,人身安全需要严格符合安规的产品设计,重点防范漏电,必须安装有漏电保护装置,并且此装置可以远程监控工作状态,可以远程操作断电,以便在台风、严重内涝等极端天气,可以远程断电。
从上分析,并结合应用环境、绿色低碳的方向,可进一步细化出新的智慧灯杆供电方案的需求:
储能功能和设备不是优先需要解决的刚需,重要性稍低。
1.各个功能模块对于电源要求不一,需要有多种电压电流输出。
2.适用不同功能模块组合情况下的功率需求。
3.杆站使用,必须考虑环境融合问题。各个功能模块必须小型化,亲杆体设计。
4.系统成本最低,包括建设成本、运行维护成本、质量成本等。
5.安全。电源系统是各个智慧功能模块的心脏,可靠性必须要有保障,智慧杆是高耸结构,防雷必须充分考虑。数据安全也是产品安全的一个不可或缺部分。同时,公共设施必须保证人员安全,不能发生漏电等问题。
6.各个功能模块隶属不同业主,电费计量须能分用户。
7.各个功能模块对下电管理要求不同,甚至需控制电流大小。
8.智能化,可远程监控管理,远程升级。
9.低碳绿色环保,充分考虑社会效益,高效电源。
解决方案
对于智慧灯杆来说,有交流或直流两种供电输入方式,到杆体系统内,又会有实现方案的差异,本文先论述交流输入方式。交流输入到杆体系统时,大致有如下三种方案:
图3交流供电杆体内电源方案
方案说明:
●方案一(见上文1章节,图1),早期演示项目多采取此方案。计量一般不考虑。通信与路灯电源及交流充电桩可以有有远程监控,其他电源没有智能控制。
优点:各个功能模块产品不用做定制。
缺点:各个功能模块各自处理交直流变换、防雷等。成本与可靠性均较差。
图4交流供电方案二电源方案
●方案二(见上图4),目前集成方案多采取此方案。交流配电后,根据业务功能不同,分路计量与配电管理。与智慧城市强相关模块,电源统一到一体做成可远程监控的AC-DC电源。
优点:通信、路灯、智慧城市单元,不同业主单位分开管理,符合目前行业与产业状态,易于被业主单位接受。
缺点:分路实施的工程等成本和难度依然较大,运维成本高。
●方案三(见上图5):考虑5G基站的功耗远大于其他功能模块,可以统一集中到通信电源供电,在产业初期,可以增加48VDC-DC多路输出,匹配其他功能模块。在市场应用增加后,各个功能模块接受48V供电,则系统将非常简单。
优点:可靠性提升,系统构成简单化、归一化,效率提升。
缺点:集成各个功能模块电源接口需改变,各个功能模块供应商和业主单位要有个接受过程。
综合上面方案二、三,如果方案三做模块化设计,那么方案二可以是方案三的一种变形或者简配。最终的系统图建议如下:
图6智慧路灯电源系统方案
以上设计还可以带来其他的一些好处,比如:
1.原来的显示屏电源,与显示屏一体,屏内内部工作温度很高,电源长期工作在高温环境下,寿命将大大缩减。新方案将可避免这个问题,从而提升可靠性。
2.原来分散在各个功能单元中,不易于维护,例如路灯灯头电源,需要登高车,维修成本高。集中供电后,易于维护维修。
3.集中供电后,变换模块功率增大也易于实现高效率,比如通信电源转换效率最高可以做到98%,相应的热耗减小,绿色环保。
结论
从上面论述中,我们看到,智慧灯杆供电,需统一一体考虑,参考通信电源标准和设计架构,增加特定DC/DC转换模块以及其他功能外设,设计出模块化、智能化、高效率、高可靠的电源系统。
参考文献:
[1]:贾兴东、徐志斌等多功能智能杆系统设计与工程建设规范。
[2]:深圳市智慧杆产业促进会智慧杆系统建设与运维技术规范。
[3]:中国通信协会,智慧灯杆白皮书()。
[4]:王洋、舒兆平等,智慧灯杆技术规范。
作者简介:杨积成,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能源产品部综合产品经理。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5G建设中各种供电问题,包括旧改站供备电问题,新建站供电模块化扩展问题,5G杆站供电问题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