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一线显担当抗疫青春派

男性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60624/4883718.html

原标题:海南周刊丨“00后”一线显担当抗疫青春派

编者按

上一秒,他们还是父母眼中的孩子;这一秒,他们却披上“战袍”,扛起责任。

在战“疫”一线,我们随处可见“00后”忙碌的身影。医院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医护人员,有教师志愿者,有刚刚入职不久的基层工作人员……疫情发生后,他们第一时间冲到一线,奔忙在核酸采样点、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病房、物资保障点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场。这群“奔涌的后浪”,用实际行动展现了青春应有的担当。他们虽然还很年轻,但却勇往直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消防员李文诗:奔赴另一个战场

文\海南日报记者林书喜

“紧急集合!”8月28日晚10时许,儋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中兴大道特勤站站长李翔一边吹哨子一边高喊。此时,离消防队员熄灯休息刚刚过去半个多小时。

李文诗。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急促的哨声把李文诗从睡梦中叫醒,他迅速起身,穿好衣服,跟战友们一起下楼集合。“今天晚上,我们的任务是赶到儋州东成镇长坡墟消杀,出发!”

8月28日,长坡墟一名居民被确诊为新冠肺炎阳性病例,儋耳蓝焰疫情处置突击队接到儋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指令,连夜对长坡墟大街小巷进行全面消杀。

从那大到长坡墟,大约半个小时的路程。车行至半路,李文诗熟练地穿好防护服。“看来今晚又要干通宵了。”李文诗笑着跟战友说。对于李文诗与战友们来说,本轮疫情期间,鏖战通宵是常事。

当天晚上11点多,待长坡墟的居民转运离开之后,李文诗和战友背着消杀液,分组作战,把长坡墟的主街道、小巷和居民家门口彻底消杀一遍后,时针已指向了29日凌晨5点多。

年出生的李文诗是儋州本地人,年退伍后,于年进入消防救援队伍,成为儋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中兴大道特勤站灭火救援二班的战斗员。

自8月1日儋州市发现本轮疫情首例阳性病例后,全市多点暴发疫情,对高风险区和核酸采样点进行消杀是预防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根据儋州市消防救援支队要求,中兴大道特勤站决定成立一支消杀队伍,主动承担起那大镇高风险区和核酸采样点的消杀任务。

“站长,算我一个。”李文诗主动请缨。8月12日,由18名消防救援指战员组成的儋耳蓝焰疫情处置突击队成立,而出战的首个任务是赶到高风险区光村镇泊潮村消杀。

“说实话,接到这个任务,我心里还是比较紧张的。”李文诗说,“当时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每天都有新增病例,虽然穿着防护服,但心里还没底,担心被感染。”

8月13日下午1点40分,李文诗跟随队伍向泊潮村进发。那天天气本来就热,地处海边的泊潮村更闷热,让第一次穿防护服的李文诗很难受。“还没开始干活,已是满身大汗了。”

但一进入工作状态,他就忘记了紧张,消杀液喷完,就加满继续干。泊潮村很大,18人连续奋战了将近七八个小时才结束。因为穿了防护服,他们不能吃任何东西,水也不能喝。“当时口很渴,全身湿漉漉的,十分难受,感觉人快要虚脱了,这是我参加消防救援工作以来,印象最深刻的工作经历。”李文诗说。

经过泊潮村一战,李文诗再也没感觉到紧张了。这些天来,他跟随战友多次进入高风险区域进行消杀,内心都很平静。

疫情还没退去,李文诗每天依然跟战友奔赴抗疫一线,从没喊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我觉得做消防救援,本身就有风险,对我们来说,战疫情只不过是从一个危险的战场转到另一个危险的战场而已。”李文诗说。

志愿者林静之:“小白”变“大白”

文\见习记者曹马志

“18岁生日那一天,我成为了一名战‘疫’志愿者。”9月2日上午,在海南儋州先锋社区,“00后”女生林静之,忆起这些日子的志愿服务经历,历历在目。

林静之。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这一轮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她的暑期计划。今年高考,在海南中学读书的林静之,考上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儋州实行静态管理,她的高中毕业旅行不得不暂停,每天足不出户。

城市“静”下来,父亲林宗瑞却格外忙碌。他是儋州市新州镇赤坎地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疫情发生后,父亲主动报名成为先锋社区一名战“疫”志愿者,每天早出晚归,戴着红袖章,值守社区道路卡点、徒步巡查大街小巷、搬运医疗防护物资……看着父亲的身影,林静之心中也萌生出当志愿者的想法。

想到就马上去做,林静之向社区工作人员提交了当志愿者的申请,一连报了几次,都被婉拒了。原来,按照社区招募志愿者的规定,志愿者必须年满18周岁。林静之还是未成年人,她的18岁生日是8月25日。后来,社区安排她先参加培训,等过了生日后,林静之终于如愿成为一名志愿者,被分配到先锋社区第三网格文化北路片区,从事核酸采样信息采集工作。

“以前看到‘大白’,心里特敬佩,她们是‘无名英雄’。”8月26日,林静之第一次化身“大白”,穿好白色防护服,戴上防护面罩和橡胶手套,她很快投入到紧张的志愿服务中。“我没带手机,用身份证可以吗?”“可以的。”在核酸采样点,经常会碰到不会用手机的老人和孩子,林静之都会根据他们的户口本或者身份证,人工录入信息。

由于手上戴着手套,手机装在密封的透明塑料袋中,眼前还隔着面屏,输入比平时用手机要费力得多,但是林静之每次都会一丝不苟地录入信息,并反复核对,才会点下“确认”按键。“居民的身份证号,一个数字都不能错,否则就查不到检测结果,等于白做了。”林静之说,做采集信息志愿者,不仅要熟练使用手机,还得非常细心,有耐心。

每一天,林静之都要为数百人进行信息采集,耐心引导他们进入采样区。忙完后,脱下全身的防护装备,林静之的头就像刚洗过一样,衣服早已湿透,冒着热气,拧一把衣服,汗水在地面溅出一片水痕。

连续当了好几天志愿者,林静之从一开始的好奇,逐渐觉得,“大白”不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不论是大热天,还是台风天,‘大白’都会坚守在采样点,和时间赛跑,力争早日跑赢病毒。”林静之认为,战“疫”路上,同行者众。虽然“00后”还很稚嫩,但是通过这次战“疫”的洗礼,她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参加志愿者工作后,林静之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她不仅和很多本地医护人员在核酸采样现场“搭档”,还和四川、山东、上海等多地的援琼医疗队员一起并肩作战,守望相助,守护这座城市。

“生日那天,社区志愿者给我送了一个蛋糕,还送到家门口。”她说,当晚,面对烛光,她许下愿望,“祝愿家人身体安康,疫情早日过去,我可以早点回校上课。”

年轻教师吴小曼:愿做小小螺丝钉

文\海南日报记者李梦楠

“在这场战‘疫’中,我愿做一颗有温度的小小螺丝钉,为我的家乡贡献一份力量。”包裹在厚重的防护服中,“00后”吴小曼的声音中透着一丝俏皮,充满朝气与活力。

吴小曼。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吴小曼是三亚市天涯区一所幼儿园的老师。今年8月,正值暑假,没有课程安排的她回到老家乐东。8月2日,她接到教育局发布的志愿者招募令,得知三亚人手紧缺后,她毅然决定前往支援。

“出发前,怕家人担心,就跟他们说幼儿园有点事,忙完就回来。”吴小曼说,8月3日中午她就来到了三亚,简单休整后,她被安排到三亚天涯区南海社区,担任核酸检测信息采集员。

开箱,扫试管码,扫健康码,核对被采集人员信息……在核酸采样点,吴小曼的动作一气呵成。工作虽不难,但在她眼里却意义重大。

“信息采集是核酸检测工作的第一步,少录、多录、错录一人,同组的人甚至前后组的检测结果都可能受到影响。”吴小曼介绍,他们需要在十几秒时间内完成扫码、查验、核对等步骤,对一个人的专注力和耐心是极大考验,容不得一点疏忽。

在信息采集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有些老人、孩子没有身份证,一些人名中有生僻字。这时候,自动录入可能会存有一些误差,需要人工比对、手动录入。“每次碰到特殊情况,我都会反复确认,一字一字录入,并且多次核对,用时控制在半分钟时间内,既保证采样效率,又要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吴小曼说。

8月,海南气温高,套在不透气的防护服里持续为前来进行核酸检测的居民采集信息,是一件需要坚持才能完成的事。“现在已经适应了,我还记得第一次穿防护服,呼吸困难,头晕想吐,但还是要跟上医护人员的速度,不能有任何失误,压力特别大。”吴小曼说。

“防护服有限,每去一次厕所,就要换一套防护服,所以大家干脆都不喝水,省得浪费防护服。”吴小曼坦言,虽然不摄取水分,可闷在防护服里,汗水会不断流出,5个小时的工作结束后,她的双手已经被汗水浸得有些褶皱、发白。

“我也在岗位上中暑呕吐过一次,但休息了一会还是决定继续工作。”吴小曼说,身边人看她年纪小,心疼照顾她,可在她看来,疫情之下,她不是孩子,也要扛起自身的责任。

“这是我们的家园,需要我们自己守护。”吴小曼笑着说,如今,疫情在不断好转,她也盼望着早点吃上妈妈做的饭。

护士潘在朝和王凤银:“我年轻,我先上”

文\海南日报记者李艳玫

“还没过关?好好配合把这针打完,我教你一个绝招……”

潘在朝。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9月1日,医院(医院)隔离病区儿科病房里,正在专心致志打游戏的14岁新冠肺炎患儿小浩(化名)抬头望了一眼准备给他打针的“大白”哥哥,喜上眉梢地回答:“没问题!”

打针过程中,“大白”哥哥一边打针一边跟小浩分享自己打游戏时的经验,不知不觉间就完成一次治疗。

这位“大白”哥哥名叫潘在朝,海南文昌人,年出生,医院成为一名规培护士。

王凤银。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今年8月10日,根据统一部署,医院腾空所有病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8月14日,由该院6名儿科医生和5名护士组成的医护团队与湖南援琼医疗队一起负责儿科病区张床位的患者收治工作,潘在朝就是医院儿科护士中的一位。

他和老师们所接管病区的患儿中最小的只有十几天,最大的也只有十几岁。照顾小宝宝,这位“00后”男护士有自己的绝招:“要勤换尿布,不然容易红屁股。喂完奶,要拍拍背,轻轻安抚一下。”应对已经上了学的叛逆小朋友,他也得心应手:“多聊聊他们喜欢的话题,成为哥们儿,就说什么听什么了!”

细心和耐心,是潘在朝总结出的在儿科工作的生存之道。

“尤其是在静脉穿刺的时候,孩子的血管要比成人细,如果护士没有十足的耐心和细心,那恐怕很难做到一针见血。”潘在朝说,此次投身战“疫”一线,自己和同事们要隔着护目镜,戴着医用手套给患儿做静脉穿刺,难度比平时更大了。所以,他每次都必须集中全部精力,一次轮班下来,汗水总是浸透衣衫。

在三亚“”疫情中,奔波在战“疫”一线的还有诸多“00后”女护士。

“叮铃铃……”8月31日5时许,伴随清脆的闹铃响起,医院的“00后”护士王凤银起床,洗漱,吃早餐,换上工作服……一系列动作麻利且迅速,紧接着跑步前往核酸采样点集合。

这天是王凤银来三亚支援核酸采样工作的第31天,中间除了休息一天外,她每天5时左右起床,换上防护服,走街串户采集咽拭子。她感受过鹿城的暑气熏蒸,也体验过这里的倾盆大雨,但她没有丝毫退缩。

能吃苦,浑身散发着拼劲、干劲,是大家对这位“00后”姑娘的评价。王凤银出生于年,去年从海南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后,医院工作。

8月初的鹿城,烈日炎炎,热气从脚底往上涌,穿上防护服不久就已汗流浃背。但王凤银觉得,这点困难不算什么,她撕开包装纸,取出采样棉签,采集咽拭子,紧接着将采样棉签放进试管里,拧盖,手部消毒……这套动作循环往复,每次轮班都要持续4个多小时。

“我年轻,体力好,吃一点苦没什么。只要有需要,我愿意承担起更多的工作任务。”王凤银说,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相信,大家齐心协力,相互配合,互帮互助,很快就能取得胜利。

(林书喜曹马志李梦楠李艳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0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