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的阳康日记一周左右转阴,关于用药

  抗原变成了两道杠,我知道我真的阳了。

  此前一天,也就是12月6日,我接到了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的核酸检测“混阳”电话,社区工作人员说,会尽快上门进行核酸核验。虽然还未确定,但难免担心是否会被送去方舱集中隔离。当我表示我的自测抗原显示还是阴性时,这位工作人员嘱咐,明后天可再做抗原进行自我监测。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新十条”出台,其中包括需要集中隔离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例可居家隔离,悬着的心也放心了。当天,我的自测抗原上两道杠也隐隐约约出现了。

  “抗阳”期间我的自测抗原

  最终还是“中招”了。从小担忧到发烧难熬再到恢复期,一个星期后,我“抗阳”成功,期间的一些经历和心得在此分享给大家。

  

  12月7日

  (阳性第一天,关键词:首次发烧)

  第一次发烧发生在12月7日晚上,当日白天我没有任何症状,甚至还格外精神,体温36℃左右,心中自喜,或许自身抵抗力还可以,又或许是个无症状感染者。

  但当晚的发烧瞬间就“打脸”了,开始是37℃,随后接近38℃,浑身开始发热,难以入睡,自己也多少产生了一些担忧。我自己分析可能因为常年没怎么发烧过,在发烧上面自我承受力会差一些。白天虽然无症状,但也吃了四粒连花清瘟胶囊,晚上发烧后实在难以忍受,遂起床找来布洛芬,吃完一粒后,确实有效,熬了一段时间后迷迷糊糊中睡着了。

  12月8日

  (阳性第二天,关键词:难熬)

  早上醒来已经是一身汗,测了体温,37.6℃,自感缺水,嗓子的异样感也越来越严重。

  对于我来说12月8日这天是最难熬的一天。白天持续发烧,一直都是38℃以上,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窝在床上,吃饭也基本以粥为主,胃口很差。偶尔起来走动走动,感觉身体十分乏力、浑身上下的肌肉也开始酸痛。除了吃药,也开始大量喝水,估计一天跑了十趟厕所。

  晚上,难受程度加剧,体温一度烧到接近39℃,吃了一粒布洛芬后,晚9点半就开始昏昏欲睡。不过,这一宿也一直都是半睡半醒的状态,身上一会儿凉一会儿热,半夜因衣服被汗浸湿,还起身换了身睡衣。

  12月9日

  (阳性第三天,关键词:补水)

  早上的体温在37℃以下,整体状态终于趋好。白天有几次超过37℃,但并没有再次高烧,与此同时肌肉酸疼的感觉降低,伴随而来的是嗓子不适感加强,鼻塞、咳嗽开始出现。因为没有再发烧,我也没再吃布洛芬等药,而是换成了蒲地蓝消炎片。

  发烧后身体缺水,同时也为了缓解咽干的症状,又开启了疯狂喝水的一天,同时也吃了苹果和橙子等水果。另外,胃口变好了。

  12月10日-12月13日

  (阳性第四天-第七天,关键词:恢复期)

  接下的这四天,症状在日趋变弱。没再有发烧的症状出现,中间又测过两次抗原,依然还是两条杠,但第二条杠的颜色变浅。

  不过中间没断过的症状就是嗓子的不适感,偶尔还是会有乏力感出现。12月10日-12月12日喷嚏也明显变多,并伴有流鼻涕的状况,12月13日这天喷嚏得到缓解。整体来说,不发烧的情况下睡眠质量得到了保障,精神状态越来越好,胃口也没有再受到影响。

  12月14日

  (阳性转阴性,关键词:消毒)

  今天我的自测抗原终于变回一道杠,成功晋升为“神雕大侠”,精神状态也非常不错,不过鼻塞和轻微咳嗽的症状依然存在。

  白天换洗了床单和衣物,对生活用品进行了一次精准消毒。有朋友问我转阴后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思来想去,觉得可以下楼转转就心满意足了。

  

  回看这一周左右的“阳”转“阴”历程,我的症状出现和消退流程基本上与互联网上普遍流传的参考症状相似,根据整体体感来说,确实比普通感冒的难受程度要重一些。关于我被感染的途径,我至今不知晓,防护上我更倾向于戴好口罩少出门。

  这段时间也跟不少同样在阳或阳过的朋友进行了病情交流,聊得最多的就是症状和用药,也发现大家的症状虽有轻有重,不过基本相似,但用药习惯每个人却有不同。

  “抗阳”期间我主要服用的一些药物

  我在初期吃过连花清瘟胶囊,发烧最厉害的两天吃过三次布洛芬,当然不是混在一起吃的,期间大量喝水,为了补水还泡了口服补液盐散。症状降低后主要服用了蒲地蓝消炎片,并吃了一些金嗓子喉宝,煮了梨水,基本都是针对嗓子疼和咳嗽的。

  有朋友在前期发烧阶段主要吃的是散利痛,还用了退烧贴,有朋友说双黄连口服液对这些症状也很有效。不过,总的来说朋友们的服药剂量都不高,近期不少媒体发布过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的常备药单,也均提到退烧药与感冒药尽量不要叠加使用,还是应该根据个人症状来定,不用加量更不能乱吃。

  有朋友问是不是家里囤了药,其实没有,家中的连花清瘟胶囊、布洛芬、蒲地蓝都是早先就是常备药物,还把药物拆分分给了三个朋友。

  此外,大家还常常会聊到吃和消毒这两个话题。吃方面,多吃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是大家的共识,有朋友说一天吃了三个橙子;消毒方面,我基本上是每天在起居区和物品上喷两次酒精,产出的垃圾也都做了消毒。

  随之热闹起来的还有社区群,大家忙着分享一些“抗阳”小妙招和药物代购。

  基本恢复后,我把自己“阳”了的事告知了外地的家人,他们多少有一些吃惊和担忧,我想这也是很多家庭遇到“阳性”亲人的反应吧。为了减少他们的担忧,我尽量在手机屏幕的另一端表现得更加活泼一些,真实分享了自己感染后的一些心得体会,他们对待病毒的态度似乎也有了快速的转变。

  “以前觉得病毒很远,身边人感染了才觉得近了。”我妈在电话里感慨完,又嘱咐了一堆类似休息好的话。身处北京,身边的朋友、同事“阳”得越来越多,在朋友圈晒“两道杠”似乎也变得稀松平常。说实话,刚“阳”了的时候也不是一点都不慌的,但内心告诉自己保持好心态、避免恐慌才是首要准备。(济南时报·新黄河记者:李运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31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