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东海之滨福州新区七周年发展纪实
福州新区核心区滨海新城
中国发展网讯闽江入海口,一个新兴之区铿锵有力的脉搏正在跃动。这片平方公里的热土,就是全国第14个国家级新区——福州新区。
福州新区传承上世纪90年代确定的“东进南下、沿江向海”发展战略,一以贯之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奏响一曲大改革、大创新、大发展的时代交响,书写了国家级新区创新发展的生动答卷。
东进南下沿江向海
《山海经》说“闽在海中”,福建在古代乃是海浸之区。福州是一座伴海而生、因海而兴的港口城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实施“”战略工程,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了“东进南下,沿江向海”的城市发展战略构想。
岁月流转,一脉相承。年9月,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沿海沿江发展轴建设福州新区的设想。年8月30日,福州新区获得国务院批准。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大力支持福建加快发展,赋予省会福州新的使命、新的担当。福建省委省政府、福州市委市政府以强烈的发展雄心捕捉历史机遇,将区域发展与国家战略相结合,开启新的梦想。
年2月13日,福州新区滨海新城建设启动暨大数据项目签约仪式举行,正式拉开滨海新城建设大幕,致力打造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及福州新区核心区,带动全省及闽东北协同发展。
东方风来满眼春,山河万里起宏图。新区的发展,是产、城、人深度融合的发展。福州新区顺应时代浪潮,腾“云”驾“物”种“数”,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
数字经济风生水起。已建及规划建设机架超6.5万个,全省占比超43%,建成5G基站近个,拥有移动、健康医疗、云计算等五大数据中心,省超算中心运算速度从万亿次每秒提升至万亿次每秒。依托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引入省大数据公司、数字云计算等龙头企业,集聚“云大物智链”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比重达9.5%,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打造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余家企业上云上平台。福州工业互联网二级标识解析节点共标识解析超1亿次,分别占全省66%和74%,领跑全省。华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P算力)落地,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共建“数字新区”战略合作协议,深化数字应用场景建设。
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乘势而上。重点发展绿色、功能性、差别化、可循环的纺织新材料,培育金纶高纤、恒申合纤、永荣控股、长源纺织等产值超百亿的龙头企业,汇聚家纺织企业,总体规模超亿元。引入大唐风电、三峡集团、福能集团,投建午山风电场、外海海上风电等多个重点项目,建成后年发电将超过28亿千瓦时。推动新能源储能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建设新能源储能产业园,引育星云股份、时代星云等一批智慧能源龙头及核心装备制造企业,主打“光储充”一体化智慧能源系统,实现新能源储能产业形成规模。
新型显示产业延链补链。围绕已有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大力延链补链,引入全球领先的偏光片生产企业“恒美光电”,带动福米科技贴合、福米科技模组等5个关联产业落地,动建总投资亿元福米产业园。依托该园,向上下游延伸,增强新型显示产业核心竞争力,初步形成以福米恒美产业园、阿石创为主线的新型显示完整链条,全部建成产值预计超亿元。
生物医药健康蓬勃发展。引入并建成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吸引大型央企“中电数据”、基因测序领军企业“贝瑞基因”等余家健康医疗企业入驻,加大医疗设备企业招商力度。依托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医院滨海院区,形成医疗数据存储、数据研发应用、数据交易及产业基金齐全的医疗健康产业链条。仓山功能区实现生物医药工业产值69.75亿元。
东进南下,沿江向海,路网建设,快马合辙。
立足打造半小时交通圈,对外形成“五横一纵”网络。长平高速、长福高速、国道长乐外文武路堤工程建成通车,道庆洲大桥全线贯通,福平铁路开通运营,地铁1号线二期直达三江口,东南快速通道已建成,地铁6号线长乐段今年8月开通试乘。国道G线计划年建成,福州至长乐机场城际铁路(滨海快线)、机场第二高速、滨海高速公路一期等骨干交通项目快马加鞭,以福州新区为棋盘延伸布局,不久的未来,从市中心到福州新区,可实现轨道、铁路、高速公路无缝切换。新区启动区内,则初步形成“四纵八横”骨架路网,累计动建道路条,总长.6公里,基本建成道路82条,总长约91.5公里。
福州新区有序把握建设节奏,先行建设安置房等民生工程和学校、医院、文化等公共配套项目,推进优质资源向新区布局,7年间先后落地余个配套设施项目。
安置房一至五期全部建成并完成回迁工作,受惠群众4余户,回迁交房近套;“一闸三线”工程莒口—闽侯、长乐输水线今年7月正式通水,福州新区迎来优质水源。新区启动区新建幼儿园3所、小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福州滨海实验学校)1所,高中(福州三中滨海校区)1所,共开班75个班,招收学生3余名;天大-新国大联合学院校区将于今年竣工并开学,职业教育产业园编制工作已启动。海峡青少年活动中心、福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等高品质公共文化配套项目相继落地建成,商务印书馆福州分馆于年4月开馆,为新区注入文化清流,提升文化品位。
打造区域医学高地,高标准建设医院医院、福建医院(滨海院区)。医院于年5月1日开诊,截至目前,门诊量累计超25万人次,人们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北上广”优质医疗资源。开诊后的第一台全麻手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周良辅教授主刀。患者陈先生27年前曾远赴上海求诊获救,如今,患者再次患脑部肿瘤,但无须舟车劳顿,在“家门口”便能请院士手术。
七年来新区人开疆拓土,启动区内建设最高峰时,台塔吊、桩基同时施工,1多名工人在现场挥洒汗水。从阡陌纵横到路网通达,从零星村庄到高楼林立,产业规模、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获批7年来,福州新区GDP、固定资产投资和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速分别为9.5%、16.3%、9.4%,福州新区人口达.4万、经济总量超过亿元,正加速成为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长极。
自我革新持续创新
贝瑞基因实验室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出自《大学》的箴言,包含着自我革新、持续创新的思想。创新,是福州新区的基因和脉动。从年开始,福州新区滨海新城谋划举办创新发展大会,至今已连续举办四届,创新案例连年增加,累计达余篇,内容涵盖规划设计、施工技艺、金融创新、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党建工作等方面,全面展示开发建设中的创新举措。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福州新区下大力气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区累计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9家,落地新型研发机构5家、重点实验室4家。引进快递大数据东南研究院、清华-福州数据研究院、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华为首个物联网云创中心等一批“大院、大所、大实验室”,启用全国首个快递大数据创新应用服务平台。阿石创“平板显示用高性能ITO靶材关键技术及工程化”项目获得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新大陆支付技术公司获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授牌,和瑞基因获批成为福建省肿瘤早筛早诊前沿技术重点实验室及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单位。
积极推广预制装配技术。福州新区率先开展新版《福建省装配式建筑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应用工作,年7月开工建设全省首个采用预制装配技术的安置房;年8月,开工建设采用4种市政预制构件的湖文路、壶江路,总长4.66公里;年2月开工建设全钢结构的数字中国会展中心,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如今,福州新区已累计实施装配式建筑项目57个,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项目均实现工期短、质量高。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如同两个轮子,相得益彰、协同发力。七年来,福州新区着力推动改革创新向纵深发展,向未覆盖领域延伸,探索实践改革新路径、建设新模式。
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福州新区发展,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福州新区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年10月,省委编委下发《福州新区管理体制调整方案》,明确福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省委、省政府的派出机构,设立福州新区的直管区(平方公里)和共建区(平方公里),推动新区与自贸区、行政区融合发展,实现由挂牌机构向实体化运作的重要转变。年元旦,福州新区新一轮管理体制调整正式落地,进一步理顺了与各层级之间的关系,更加聚焦重点领域、突出主责主业,标志着福州新区以全新的奋进力量,开启新的征程。
在此次管理体制调整中,着眼于优化新区营商环境,新设行政审批局,深化“放管服”改革。目前已实现94个省级事项“全区通办”,增设“园区企业代办中心”窗口,拓展“一件事打包办”套餐服务事项,让群众“跑一个窗、提交一套材料、办成一件事”。在全省首创企业设立“即办制”改革,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至0.5个小时;推行“零延时、零费用”刻章服务,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3个工作小时以内。口岸通关效率进一步提升,至年12月,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长分别为15.64小时、0.76小时,分别较年压缩85.99%、93.38%。
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生产生活要素,具有不可再生性。福州新区简化优化用地手续,对内推行全程代办,对外推行并联审查,对上全程跟踪,对下积极指导,实行全流程跟踪服务,大幅压缩报批用时,提高报批效率。年上半年获批福米产业园、永荣超纤、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等17宗亩,位居全市第一,占比59%。另一方面,不断优化更新国土资源数据库,完善“掌上国土”、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等应用软件,灵活使用土地出让政策,根据产业生命周期实行弹性出让年限,精准投放土地。
在全省率先开展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作。截至年底,完成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等18宗共1亩耕地耕作层剥离项目,提供19万方耕作层,协助长乐区10余个乡镇开展再利用项目亩,耕作层有机质含量由10g/kg提升至15g/kg以上。编制耕作层剥离管理制度,省自然资源厅在全省推广该工作经验。
在福州新区,建筑垃圾也是宝。以规建管平台为基础,综合运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渣土资源综合管理系统,推进建筑垃圾的科学化管理、规范化处置、资源化利用。年12月,该管理平台上线试运行,截至目前,累计调配渣土.37万方,节省财政资金3.2亿余元。
创新“财政+金融+国企”融资模式,充分发挥新区集团投融资平台的作用,积极对接金融机构,结合发行企业债、项目开发贷、供应链金融等多种方式进行资本运作,有力支持新区市政项目、CBD输配环等项目建设,累计落地融资额度85亿元,实现企业自身发展和新区整体发展的有效融合。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在福州新区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BIM、3DGIS、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同步形成与实体城市“孪生”的数字城市,构建统一的CIM城市信息模型,打造规建管一体化平台。在此基础上,探索升级为福州新区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新区智脑),打造一屏统管的决策指挥中心,为城市优化布局、高水平建设管理、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打造福州新区智慧城市建设样板。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滨海新城沿海防护林
生态兴则文明兴。风灾和沙害曾是福州新区滨海新城面临的首要风险。建设之初,沿海防护林受损,部分岸段沙丘、后滨沙地退化,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范围扩大。年,为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绿色生态屏障,滨海新城海岸带修复工程项目正式启动。
滨海新城高效推进沿海防护林建设,创造性提出复合型防护林建设模式——从木麻黄单一防护树种,向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复合基干林带转变;在达到国家米防护林宽度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从海岸线向内陆形成-米宽度的防护林;第三个米宽度以绿地公园的建造模式进行营造,提升防护林景观效果。
目前,临空片区已基本完成-米宽度、机场南部至下沙段已基本完成米宽度沿海防护林带建设工作,防护林苗木成活率97%以上,使林带后平均风降率达40%左右。经过盐碱地改造的风沙地上涌出绿洲,壮观的森林景观带和蓝色大海相拥相逐,交织出蓝天碧海、青山绿树的美丽画卷。
与此同时,整治修复与养护长乐机场北部海滩,修复外文武海堤堤后湿地生境。在沙滩上种树,选择抗风、抗干旱、耐瘠薄、耐盐碱、生长迅速的灌木和草本,开展恢复物种筛选种植试验,修复海滩后滨沙地植被5.7公顷、修复撂荒沙地84.6公顷,从而构筑起一道坚实的沿海生态屏障和绿色长廊。年,滨海新城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被自然资源部列为全国首批海岸带生态与减灾协同增效典型案例;生态环境部首次开展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福州新区滨海新城岸段被选为8个案例之一。
东湖,面积1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亩,如同一颗绿色宝石镶嵌于滨海新城中心。东湖湿地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也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生态资源。年-年初,东湖湿地启动区生态修复工程实施,调整原规划近4平方公里拟填湖面积,实施抢救性保护,修复湿地面积亩,种植乔灌木1万余株。目前东湖公园(二期)项目已启动前期工作,将全面建成东湖湿地公园,构筑鸟类天堂、生态绿心。
推进闽江河口湿地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年6月,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闽江河口湿地作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最佳实践案例向全球推介。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经济社会价值。日积月累植树造林的潜功,造就了青山叠翠的显功。截至年底,福州新区滨海新城完成防护林投资约23.9亿元,长度21.4公里,面积约.8公顷,率先开展全国新区首个碳汇造林项目建设,预计每年可新增碳汇近22.3万吨。福州新区用生态文明建设为高质量发展铺好底色,让绿色发展奇迹在八闽大地落地生根。
开放双赢交流融合
年7月15日,福州首列“闽都号”中欧班列满载婴幼儿用品等货物,自福州新区江阴港站驶出,发往俄罗斯莫斯科,以后将实现每月常态化开行,为福州及周边进出口外贸企业提供便捷的国际物流选择。它标志着福州打通了连接欧亚的陆上物流大通道,实现“海丝”和“陆丝”联通,对福州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福州新区着力构建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提升客货运发展质效,新通航5城,新开辟4个临时航线;进一步加密港口航线,江阴港区内外贸集装箱航线从年39条增至年66条。
年7月26日,中印尼两国元首发布联合新闻声明,双方将打造“两国双园”等新旗舰项目,共同探索建立产业互联、设施互通、政策互惠的双园结对合作平台。中方园区现有在产项目36个,在建项目22个,正在对接引进的项目17个,总投资约亿元。另有23项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正有序推进,总投资.98亿元。其中,重点项目保罗(元洪)国际大健康食品产业园已落地元洪投资区;印尼三林集团与胜田食品共建的印尼海洋渔业中心计划打造10个渔业基地,第一个基地选址印尼东爪哇省图班市,目前已投产,年规划产量50万吨。
两岸交流,风雨无阻。年5月17日,马尾琅岐至马祖南竿福澳港“两马新航线”首航,截至目前,客运共执行航次,运送两岸旅客人次;年10月,马尾至台湾跨境电商货物海运直航专线开通,截至今年上半年,共运行42航次,实现出口跨境电商货柜个,金额超2亿元人民币。设立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台资版等创新举措被评为全国首创,年在全省率先推行台资企业资本项目便利化试点创新业务,推出“点对点”授证台胞台企金融服务创新举措,在全市率先落地《台胞台企金融信用证书》。年5月仓山功能区聘用台胞张环城作为招商专员,他引进台资企业8家,总投资额超过1.8亿元人民币。年积极推动台资企业新时代两岸通(福建)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获得海峡股权交易中心保荐人资格,实现全国范围内台资企业保荐人“零突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巨著”已然开启,福州市亦踏上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新征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走向未来的福州新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大的气魄、更严的标准、更高的效率开创新区开发建设新局面,致力于成为引领发展排头兵、改革创新试验田、生态文明新示范和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续写新的辉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