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教,不停研,助抗疫疫情封闭在校的一

住办公室,1周上9节网课;每周做1天志愿者,开三轮车送餐……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的阚海斌教授,目前已在校内坚守五周。

阚海斌教授的工作生活状态,是众多驻校复旦教师的缩影。

1周上9节网课,在校发4篇顶刊论文

3月13日,是复旦大学启动准封闭管理的第一天。阚海斌教授看到告示,打包好行李,从家中来到江湾校区交叉学科二号楼的办公室。他并没有考虑太多,只是觉得在校办公、教学及科研的状态相对较好,可以减少疫情对工作的影响。

就这样,办公室成了阚海斌特殊时期驻校的寝室,办公室里那一张沙发,是他过去5周来的“床”。

阚海斌不觉得辛苦,他说,在特殊时期的校园,在校值守的复旦教师不少。作为老师,阚海斌与学生们感同身受,他觉得同学们和室友待在一个房间,足不出楼,付出了很大努力。

“教学是第一位。作为老师,最重要的事情是上课,真正的奉献也是上课。”

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是阚海斌长期以来的坚持,他觉得教师首要工作是为本科生上好课。本学期,他负责两门本科生基础课,在疫情期间一周9节网课不断线。其中,周一上午两节、下午两节,还有5节在周三上午。

4月20日阚海斌从上午8点到12点半,连续讲授了五节荣誉课程班本科生基础课,分别为《离散数学》和《代数结构与数理逻辑》(H)。

考虑到疫情期间每个寝室可能四名同学同时在上网课,阚海斌调整授课方式,尽量不进行长时间的课堂讨论,以免干扰他人。课后,很多同学向阚海斌请教问题,他一一答疑解惑,也一如既往地欣赏复旦学子的用功勤奋。

准封闭管理期,阚海斌指导的研究生们照常来实验室做科研,开展线下讨论。

进入封控管理期,阚海斌仍保持每周两次左右与研究生的线上讨论课,键对键、心贴心,进行云端指导。

“线上教学只是一种形式,我更加重视与学生们保持交流,了解他们有什么困难,特别是生活上的困难,我尽力帮他们解决,为他们留出学习时间来。我盯着他们看书、看论文,来讨论。要跟孩子们保持沟通。学生就和我自己孩子一样的。”阚海斌说。

很多上课的学生并不知道,阚海斌在办公室的电脑前完成每周9节网课,保证疫情不对教学计划产生影响。

阚海斌长期深耕编码与信息论、密码学领域的学术研究,驻校五周以来,疫情未能阻挡他科研项目攻关的脚步,捷报频传。他在《IEEETransactionsonInformationTheory》(vol.68,No.4,April)同一期杂志上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该期刊是编码与信息论领域的顶级刊物。今年4月他刚刚还有1篇论文"AGaloisConnectionApproachtoWei-TypeDualityTheorems"被IEEETransactionsonInformationTheory录用,2篇论文被ISIT录用。

在阚海斌看来,江湾校区封闭期间,学校各方面保障工作细致,每天进行楼道清洁消毒,按时提供三餐,定期核酸抗原检测,一切井井有条。因此,他也能保持着每天早晨7点半起床,晚上12点以后休息的作息。“封闭期间学校的各项措施为我提供了一个安静、平稳的环境,为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保证。”阚海斌说。

每周做1天志愿者,开三轮车送餐

驻校五周以来,每周都有一天,是阚海斌开展志愿服务的日子。他作为一名教授,会穿上“大白”防护服,开上“三轮车”,满载着一车盒饭,和其他志愿者们一起,把三餐送给江湾校区的老师同学们,守护着校园的安宁平稳。

穿上防护服的阚海斌,不晓得自己的学生还认不认得出他来。他融入志愿者群体中,建言献策,努力提高运送盒饭的效率。

一天,阚海斌在做志愿者的过程中发现防护服紧缺,而防护服是志愿者个人防护的一道重要屏障。

“我想给江湾校区捐套防护服,不知道您有没有办法请复星基金会帮我买套防护服并送到江湾校区,所有费用我来出,包括防护服的钱、人员费、运输费等。”

4月18日凌晨,阚海斌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47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